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子登科的意思、五子登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子登科的解釋

(1). 宋 代 窦禹鈞 的五個兒子 儀 、 俨 、 侃 、 偁 、 僖 相繼及第,故稱。事見《宋史·窦儀傳》。後用為結婚的祝福詞或吉祥語。參見“ 五桂 ”。

(2).抗 日 戰争勝利後,囯民黨接收大員到收複地區先搶金子、銀子、房子、車子、女子,被人諷刺為“五子登科”。 曹靖華 《憶董老》:“抗戰勝利後,我隨工作單位由 重慶 到了 南京 ,在國6*6*黨的‘五子登科’地對人民的洗劫中,我颠沛流離,形同乞丐。”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五子登科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五子登科是漢語中一則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家族中五位兒子均科舉及第,後引申為對子孫成才、家族興旺的贊譽。從漢語詞典角度可作以下解析: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字面指五位兒子參加科舉考試均中榜,現多用于表達對後輩學業有成或事業成功的祝願。《漢語大詞典》(第2版)将其定義為“五代同州窦氏五子皆登科,後以‘五子登科’為吉慶典故”。

  2. 曆史溯源

    典故出自北宋時期窦禹鈞(窦燕山)教子有方的故事。據《宋史·窦儀傳》記載,窦氏五子窦儀、窦俨、窦侃、窦偁、窦僖先後考中進士,時稱“窦氏五龍”。《三字經》中“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即指此事。

  3. 語義擴展

    現代漢語中,“五子登科”的用法突破科舉範疇,可比喻多重目标的圓滿達成。例如《現代漢語成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提到,該詞在當代語境中可指代“成家立業、財富積累等人生重要階段的全面成功”。

  4. 文化意涵

    該成語承載了中國傳統家族倫理與科舉文化,反映了古代對教育、功名的重視。其衍生意象常見于書畫、建築裝飾等民俗藝術中,如清代《吉祥圖案集》收錄的“五子奪魁”圖即以諧音形式表達同類祝福。

網絡擴展解釋

“五子登科”是一個源自中國曆史故事的成語,其含義隨時代演變而擴展,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起源與典故

  1. 曆史出處
    成語最早出自《宋史·窦儀傳》,記載五代後周時期窦禹鈞(又稱窦燕山)的五個兒子窦儀、窦俨、窦侃、窦偁、窦僖相繼在科舉考試中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三字經》中也有“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描述,成為古代家庭教育的典範。

  2. 核心寓意
    原指家族中多人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象征品學兼優、家族興旺。


二、引申含義

  1. 傳統祝福
    古代常用作結婚或家庭生活的吉祥語,表達對子女成才、家族昌盛的期許。

  2. 物質象征
    近代被賦予新内涵,如抗戰勝利後諷刺國民黨官員争搶“金子、銀子、房子、車子和女子”的腐敗現象。現代則多指對“房子、車子、票子、妻子、孩子”的世俗追求。


三、現代應用

示例:
“張家三兄弟都考上了名校,真是現代版的五子登科!”


四、相關故事補充

窦禹鈞年輕時曾因德行有虧無子嗣,後改過行善,不僅連得五子,還将他們培養成才,成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典型。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記載,可參考《宋史·窦儀傳》或《三字經》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百寶囊拜折子襃博不傳不讬參狼羌充廣抽擢點紙畫字對比焚林而狩分茅列土佛螺副啓革代工部局攻破挂不住宏敷後手不接歡舉虎視架子花臉家尊借音介之推矜愎爵金舉直厝枉誇目寬暢狂賤稂莠不齊喇子類祭連蟲陸林林賂獻緑籬曼嘯密報莫折凝練毆詈炮釺鵬翥劈胸前情陗束七尺軀稔成三人一龍聖緒攝受師道尊嚴試院堂防田腳無乎不可象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