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稱别人的父親。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謝公 問 王子敬 :‘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不同。’”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還家雖闕短,指日親晨飱。攜持令名歸,自足貽家尊。”
(2).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元 無名氏 《飛刀對箭》第一折:“見母親留戀着,老家尊心内焦。”《水浒傳》第二八回:“ 武松 道:‘小管營今番須同説知,有甚事使令我去?’ 施恩 道:‘且請少坐,待家尊出來相見了時,卻得相煩告訴。’”《天雨花》第九回:“我家尊舍弟都睡了,書房寂靜悄無人。”
“家尊”是古代漢語中對父親的尊稱,具體用法根據語境不同分為兩類:
稱他人的父親
用于對話中敬稱對方的父親。例如《世說新語·品藻》記載,謝安問王獻之:“君書何如君家尊?”(你的書法與你父親相比如何?)。
自稱自己的父親
用于向他人提及自己的父親時,表示尊敬。如元雜劇《飛刀對箭》中,角色提到“老家尊心内焦”(我父親内心焦慮);《水浒傳》中施恩對武松說“待家尊出來相見”(等我父親出來見面)。
總結來看,“家尊”在古代兼具敬稱與自謙的雙重功能,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家尊》是一個詞語,它指代一個在家庭中被尊敬、崇高的人物,通常是家庭的長輩、父親或祖父。這個詞強調了對家庭成員的尊重和敬意。
《家尊》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宀”和“寸”,它的總筆畫數為20畫。
《家尊》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家”字意指家庭,而“尊”字表示尊敬和崇高。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家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太大的改變,仍然是由“宀”和“寸”兩個部首組成,它們分别代表了家庭和尊重的意義。
1. 他非常尊敬他的祖父,把祖父視為家庭中的家尊。
2. 作為家尊,他總是以身作則,為家人樹立了一個榜樣。
3. 在這個家庭中,他是家尊,所有人都對他言聽計從。
家族、家庭、家長、家人、尊敬、崇敬。
家長、家長者、家主、家長輩。
不孝、不順、不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