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錯誤地記載。 前蜀 杜光庭 《前嘉州團練使司空王宗玠本命詞》:“又恐往世罪瑕,幽關詿注。”
“诖注”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uà zhù,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诖注”指錯誤地記載。該詞由“诖”和“注”組合而成:
語境延伸
在文獻中,“诖注”多用于描述因失誤或誤導導緻的記載錯誤,可能涉及對曆史事件、人物事迹的不實記錄。
如需進一步了解“诖”的詳細釋義(如欺騙、贻誤等義項),可參考《廣雅》《史記》等文獻。
“诖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對文字或句子進行詳細解釋或解讀的注釋。
诖注的拆分部首是讠(讠為“言”的旁邊一點,表示與語言相關的意思),部首的位置在左邊。诖注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诖注”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屬于古代漢字的用法。它的包含義受到了古代注家和解說家的關注,并且被廣泛應用于文學、曆史、經典等領域。
在繁體字中,诖注的寫法為「詁註」。
在古代漢字中,“诖注”有着不同的寫法,比如“詁注”、“誑註”等,但在現代漢字的标準寫法中,“诖注”成為被廣泛接受和使用的寫法。
1. 這本書的诖注非常詳細,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原文的意思。
2. 我們需要對這段古文進行诖注,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義。
相關的組詞:
诖字(guài zì):指用于詳細解釋或解讀的文字。
注解(zhù jiě):指對文字或句子進行解釋的說明。
诠釋(quán shì):指通過解釋和注解來闡明事物的真正意義。
近義詞:
注釋(zhù shì):指對文本進行詳細注解或解釋的文字。
解釋(jiě shì):指對文字或語言進行分析和說明的解釋。
反義詞:
簡略(jiǎn lüè):指對文本進行簡要或概括性的解釋或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