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顔落色的意思、無顔落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顔落色的解釋

失色,面無人色。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三折:“諕得他無顔落色,驚得他手腳難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顔落色"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因羞愧、窘迫或恐懼而臉色大變、失去血色的狀态。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語義解析

  1. 字面拆解

    • 無顔:指失去正常面色,引申為羞愧難當,無臉見人。
    • 落色:即"失色",指因情緒劇烈波動導緻面部血色消退。

      二者疊加強調因極端情緒(如羞恥、驚慌)引發的生理性神态變化。

  2. 深層含義

    多用于描述人在以下情境中的反應:

    • 因過錯暴露而羞愧難當;
    • 遭遇突發打擊時驚慌失措;
    • 面對威嚴或壓力時心生畏懼。

二、權威典籍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雖未直接收錄"無顔落色",但對"無顔"的釋義為"羞愧,無臉見人",如《史記·項羽本紀》"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中的"面目"即與"無顔"同義。

    注:因該詞典未線上公開,建議引用紙質版或權威數據庫如"中國知網"(www.cnki.net)。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落色"詞條釋義為"褪色",但古漢語中"色"可指面容,如《論語·顔淵》"察言而觀色",故"落色"在此語境中實指"面容失色"。

  3. 王力《古代漢語》

    提及複合型成語常通過并列結構強化表意,如"無顔"(心理狀态)+ "落色"(生理表現),構成雙重描摹(中華書局,1999年版)。


三、文學用例與語境


四、近義成語對比

成語 情感側重 程度差異
無地自容 羞愧至極 強調心理,無神态描寫
面如土色 恐懼為主 僅描述面色,無"羞愧"義
無顔落色 羞愧+驚慌 兼具心理與神态

五、使用場景建議

該成語適用于:

  1. 曆史小說中刻畫人物窘态;
  2. 評論性文本中批評失德行為;
  3. 教育語境中強調廉恥之心(如"學生作弊被揭發,頓時無顔落色")。

參考資料(按引用順序):

  1.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4. 吳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5. 錢鐘書《圍城》,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

網絡擴展解釋

“無顔落色”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ú yán lào shǎi(口語中“落色”常讀作 lào shǎi,但書面語中也可讀作 luò sè)。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指人因極度驚恐、羞愧或受到驚吓而面色蒼白、失去血色,形容驚慌失措或極度窘迫的狀态。例如:“吓得他無顔落色,手足無措。”。


2.分解詞義


3.出處與例句

成語最早見于元代雜劇《玉壺春》第三折:

“諕得他無顔落色,驚得他手腳難擡。”
(譯:吓得他面無人色,驚慌得手腳都無法動彈。)。


4.用法與場景


5.近義詞與關聯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闆平半直線刨刀本待布令剗平巉岏讒言三至,慈母不親超雪車甲赤鴈垂盼槌琢黜嫚椿槿刺宋案代數運算殚謀戮力點鐵成金調幹鼎镬帝庭負堅執鋭關試詭晖海源閣韓嶽恒産晃曜洄澓緝緝翩翩疾戾金石交絶經絶祀口斂厲階硫代硫酸鈉忙裡偷閑厖雜盤琴攀枝花秦墟瓊峯窮泰确鑿曲檻盛旦甥女十二金人施禮視死若歸霜氣橫秋樞戶天聖王猶帷裳溫煖無後嘯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