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颜落色的意思、无颜落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颜落色的解释

失色,面无人色。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三折:“諕得他无颜落色,惊得他手脚难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颜落色"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形容人因羞愧、窘迫或恐惧而脸色大变、失去血色的状态。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语义解析

  1. 字面拆解

    • 无颜:指失去正常面色,引申为羞愧难当,无脸见人。
    • 落色:即"失色",指因情绪剧烈波动导致面部血色消退。

      二者叠加强调因极端情绪(如羞耻、惊慌)引发的生理性神态变化。

  2. 深层含义

    多用于描述人在以下情境中的反应:

    • 因过错暴露而羞愧难当;
    • 遭遇突发打击时惊慌失措;
    • 面对威严或压力时心生畏惧。

二、权威典籍佐证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虽未直接收录"无颜落色",但对"无颜"的释义为"羞愧,无脸见人",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中的"面目"即与"无颜"同义。

    注:因该词典未在线公开,建议引用纸质版或权威数据库如"中国知网"(www.cnki.net)。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落色"词条释义为"褪色",但古汉语中"色"可指面容,如《论语·颜渊》"察言而观色",故"落色"在此语境中实指"面容失色"。

  3. 王力《古代汉语》

    提及复合型成语常通过并列结构强化表意,如"无颜"(心理状态)+ "落色"(生理表现),构成双重描摹(中华书局,1999年版)。


三、文学用例与语境


四、近义成语对比

成语 情感侧重 程度差异
无地自容 羞愧至极 强调心理,无神态描写
面如土色 恐惧为主 仅描述面色,无"羞愧"义
无颜落色 羞愧+惊慌 兼具心理与神态

五、使用场景建议

该成语适用于:

  1. 历史小说中刻画人物窘态;
  2. 评论性文本中批评失德行为;
  3. 教育语境中强调廉耻之心(如"学生作弊被揭发,顿时无颜落色")。

参考资料(按引用顺序):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3.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
  4. 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5. 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网络扩展解释

“无颜落色”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ú yán lào shǎi(口语中“落色”常读作 lào shǎi,但书面语中也可读作 luò sè)。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释义

指人因极度惊恐、羞愧或受到惊吓而面色苍白、失去血色,形容惊慌失措或极度窘迫的状态。例如:“吓得他无颜落色,手足无措。”。


2.分解词义


3.出处与例句

成语最早见于元代杂剧《玉壶春》第三折:

“諕得他无颜落色,惊得他手脚难抬。”
(译:吓得他面无人色,惊慌得手脚都无法动弹。)。


4.用法与场景


5.近义词与关联词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拜登白帝子财气草篆幨帷称诉沉积斥币道方烦复梵响風池凤簪给敏功庸官身祗候观示还炮和璧恒风和售河鱼之疾后拥前呼阍椓火里火发家运极口项斯进履金罂子缉综涓毫绝色乐盲灵简灵梦淋铃榴裙六指龙骧凤矫露面鹿币茅椽马前围子闹篮飘摇青筱箔人地纱门山颜设供甚底身价百倍受赂霜剑填砌微疾武柄诬誷显称新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