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海源閣的意思、海源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海源閣的解釋

清代藏書樓。道光年間曾任江南河道總督的楊以增建于山東聊城。楊平生嗜書,多購求江南藏書家散失之書。後藏書屢有散佚,一部分現藏北京圖書館。有《海源閣叢書》《海源閣書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海源閣是清代著名藏書樓,位列晚清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其名稱源自《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的典故,取"海源"二字喻指學術傳承如百川歸海。該建築由清代聊城籍官員楊以增始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現存于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光嶽樓南側。

從漢語構詞法分析,"海源閣"屬于偏正結構複合詞:"海源"為核心語素,表藏書浩如煙海且承續文化源流;"閣"為限定語素,特指藏書建築形制。據《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記載,該名稱既蘊含"追慕先賢"的學術理想,又體現"肇基藏書"的實用功能。

現存建築群包含藏書樓、刻書坊、碑拓室等單元,采用"閣園合一"的營造法式。主體建築為三層硬山式樓閣,二樓通廊處懸陶澍題寫的"海源閣"楠木匾額。閣内曾藏宋元珍本464部、金石拓片700餘種,尤以《毛詩》《周禮》《儀禮》等經部典籍著稱,黃丕烈曾贊其"四經四史,琅嬛之秘"。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條已超越具體建築範疇,成為中華典籍文化的象征符號。2013年國務院将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海源閣書目》等藏書目錄被收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海源閣”一詞可從曆史文化和語言寓意兩個層面解釋:

一、曆史文化層面

海源閣是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由山東聊城進士楊以增于1840年(道光二十年)創建,位于聊城古城區運河畔的楊氏宅院内。其名取自《禮記·學記》中“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之語,意為“聚少成多,不斷積累”。

  1. 藏書規模:鼎盛時期藏書達22萬餘卷,涵蓋4000餘種古籍,包括宋元珍本逾萬卷,被譽為“運河上漂來的藏書樓”(因藏書多經運河運輸而來)。
  2. 曆史地位:與江蘇瞿氏“鐵琴銅劍樓”并稱“南瞿北楊”,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私人藏書樓,承載了豐富的學術研究價值和文化傳承意義。
  3. 命運變遷:曆經四代人守護,後因戰亂導緻藏書大部散失,部分珍本現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和山東省圖書館。

二、語言寓意層面

“海源閣”作為成語(較少見),由“海”“源”“閣”三字組成,比喻事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強調源源不斷的特質。

補充說明

海源閣的建築風格為清代典型藏書樓,青磚灰瓦、紅漆梁柱,匾額與楹聯均體現藏書文化追求。其曆史不僅反映了清代運河文化的繁榮,也是聊城作為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

别人正在浏覽...

八關十六子敗軍之将犇馬本相畢露比集呈控侈俗吹角春濑大沽之戰抵抗丢落鬥力惡人先告狀蕃朝繁細墳包歌抃規複裹革寒村鶴霧火卦健舉結匈進賢屏惡緊着寄乳君王聚蓄科業空霜口才潰然岚煙老學庵涼薄令君離顔籠蔥陸次腦膜怒目橫眉全功盡棄熱土柔承山官山落山稅聳誠探騎跳波銅龍瓦大绾手武羅無殊夏布嫌厭窙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