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荊南的意思、荊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荊南的解釋

(1). 荊州 一帶。亦泛指南方。《文選·陸機<辯亡論上>》:“ 吳 武烈皇帝 慷慨下國,電發 荊南 。” 張銑 注:“ 堅 起兵於 荊州 ,故雲 荊南 也。”《宋書·王弘傳》:“敷政 江 漢 ,化被 荊南 。” 唐 為方鎮名,轄今 湖北 、 湖南 、 四川 間部分地區。

(2). 五代 時十國之一。公元907年 高季興 任 後梁荊南 節度使,924年受 後唐 封為 南平王 ,世稱 荊南 或 南平 。963年為 北宋 所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荊南"作為漢語複合詞,其内涵可從曆史地理角度分三個層面解析:

一、行政區劃概念

  1. 唐代方鎮建制:《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史為樂主編)載,唐至德二年(757年)置荊南節度使,轄江陵府及澧、朗、峽、夔、忠、萬、歸八州,治所江陵(今湖北荊州),此為軍政合一的地方管理機構。

二、五代十國政權 2. 割據政權國號:據《十國春秋》(清·吳任臣著),高季興于公元924年後唐時期受封南平王,史稱"荊南國"或"南平國",轄境包括今湖北江陵、公安及重慶奉節等地,為十國中最小的割據政權。

三、地理方位指代 3. 區域泛稱:《辭源》(商務印書館)釋義"荊南"為荊州以南地區,特指長江中遊南岸地帶。明代《讀史方輿紀要》稱其"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描述其戰略要沖地位。

該詞彙在文學作品中常作地理意象,如杜甫《哭王彭州掄》"翠石俄雙表,寒松竟後凋"詩句中的荊南,即指代江陵地區,見《全唐詩》卷二百三十四。

網絡擴展解釋

“荊南”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與地理背景綜合理解:

一、地理概念

  1. 狹義指荊州一帶
    原指古代荊州南部區域,即今湖北中南部及周邊地區。如《文選·陸機<辯亡論上>》提到“電發荊南”,即指孫堅起兵于荊州南部。
  2. 廣義泛指南方
    唐宋時期擴展為對長江中下遊以南地區的泛稱,如《宋書·王弘傳》中“化被荊南”即此意。唐代還曾設“荊南節度使”,轄湖北、湖南、四川交界區域。

二、曆史政權

指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平國(公元907-963年):

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籍中常通過借代手法表達地域或文化概念,如王維詩句“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中的“荊門”即與荊南相關。現代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别人正在浏覽...

安枕而卧百腳路半導體光(熱)電器件邊備變大雅出钹疊肩恩借煩聩風圈福音書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高矚革易公示故薮號炮和簡恨悔荷錢紅皮金珰大畹近頃橘紅軍副開先恐讋狂膽郎君子弟軂軇了日論斷毛渠馬頭琴木稼牛皮膠女好漂亮巧計悄悄竊視親告侵擾賞美牲殺世慮水陸畢陳水秀才訟牍悚敬遂迷忘反填宮田井天台宗通赇婉婉威德碔砆瞎闖香輪寶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