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姓的意思、五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姓的解释

(1).旧时术士按宫、商、角、徵、羽将姓氏加以分类,称为“五姓”。《论衡·诘术》:“水胜火,火贼金,五行之气不相得,故五姓之宅,门有宜嚮。嚮得其宜,富贵吉昌。”《旧唐书·吕才传》:“至於近代师巫,更加五姓之説。言五姓者,谓宫、商、角、徵、羽等,天下万物,悉配属之,行事吉凶,依此为法……又检《春秋》,以 陈 卫 及 秦 并同水姓, 齐 郑 及 宋 皆为火姓。或承所出之祖,或繫所属之星,或取所居之地,亦非宫、商、角、徵,共相管摄。此则事不稽古,义理乖僻者也。”《金史·海陵纪》:“有司图上 燕 城宫室制度,营建阴阳五姓所宜。”

(2).指 梁 、 唐 、 晋 、 汉 、 周 五代。《新唐书·逆臣传下赞》:“天将去 唐 ,诸盗并出,歷五姓,兵未尝少解,至 宋 然后天下復安。”《宋史·仪卫志二》:“国朝承五姓荒残之弊,事从简略。”

(3).犹言百姓。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三折:“你引诱嫦娥,輒入五姓之家,缠搅良家子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姓"是汉语文化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概念,其核心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姓氏分类体系

  1. 历史门阀制度:特指唐代顶级士族"五姓七望",包括陇西李、赵郡李、博陵崔、清河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等七支显赫家族,其中李、崔两姓各分两支,合称五姓。该概念源自《新唐书·儒学传》,反映唐代社会"重氏族、尚门第"的风气。

  2. 五行对应系统:汉代王符《潜夫论·卜列》提出姓氏与五行相配的理论,将百姓姓氏归纳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属性,衍生出五姓宅经等术数体系。《太平御览》卷十六引《风俗通义》记载:"五姓者,宫商角徵羽,音各有别,利宜宅者。"

二、民族融合印记 3. 少数民族汉化: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将鲜卑族拓跋氏改汉姓为元氏,连同原有的汉姓贵族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形成"勋臣八姓",其中核心五姓构成北方民族融合的重要符号,该记载见于《魏书·官氏志》。

三、宗教哲学延伸 4. 道教文化概念:道教典籍《云笈七签》将"五姓"解释为五行五方的人格化象征,包含青帝姓角名升,赤帝姓微名炎,黄帝姓宫名枢,白帝姓商名历,黑帝姓羽名泽,体现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

该词义演变过程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哲学思想与民族关系的复杂交织,具有重要的文化语言学价值。据《汉语大词典》"五姓"词条考证,其最早文献记录见于东汉谶纬典籍《孝经援神契》。

网络扩展解释

“五姓”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进行解读,主要包含以下三类解释:

1.古代术士按五音对姓氏的分类

根据《论衡·诘术》《旧唐书·吕才传》等记载,古代术士将姓氏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归类,用以指导风水、宅向选择等,称为“五姓”。例如,《金史》中提到“营建阴阳五姓所宜”,即指根据姓氏对应的五行属性选择建筑方位。这一分类在唐代被质疑合理性,认为其缺乏历史依据。

2.历史语境中代指“五代”

在《新唐书》《宋史》等文献中,“五姓”特指五代时期的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例如《宋史》提到“国朝承五姓荒残之弊”,即指宋代承接了五代战乱后的社会状况。

3.作为姓氏的特殊来源

“五”本身也是一个罕见姓氏,主要分布于安徽、河南、四川等地,全国约1.2万人。据考,该姓源于“伍”姓,为躲避仇家改“伍”为“五”。

其他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研究,建议参考《论衡》《旧唐书》等原始文献(来源:、2、3、5、6)。

别人正在浏览...

白斩鸡搬戏备闻筚门闺窬博得侧不楞长生运超次承舍陈让牀头人颠唇簸嘴貂衣刁钻促狭地阁断简残编腓肠俯窥根除贯斗归鹤黑糖鹤辔花拍户扉毁璧降升节钺齎汩金翦书久淫絶色俊美恐惕捞儿粮罂聆教林宗折巾六誓芦竹鸣飙浅才沙汰绳枉沈渐石璧市倡试旬首坐水石四海波静邃曲田中桐竹偷息飨荐小间嚣袢谢节潟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