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賄公行的意思、貨賄公行的詳細解釋
貨賄公行的解釋
同“ 賄賂公行 ”。《魏書·刑罰志》:“ 天平 後,遷移草創,百司多不奉法,貨賄公行。”《陳書·傅縡傳》:“貨賄公行,帑藏損耗,神怒民怨,衆叛親離。”
詞語分解
- 貨賄的解釋 .財貨,財物。《周禮·天官·大宰》:“六曰商賈阜通貨賄。” 鄭玄 注:“金玉曰貨,布帛曰賄。” 唐 柳宗元 《封建論》:“ 秦 有天下……亟役萬人,暴其威行,竭其貨賄。” 黃侃 《哀平民》:“侵人之
- 公行的解釋 公然行動,公然進行。《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盜賊公行,而天癘不戒。”《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左右近習,争弄權柄,交通請託,賄賂公行。”《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如今果是 楊國忠
網絡擴展解釋
“貨賄公行”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貪污受賄、行賄等腐敗行為公然進行且毫無遮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字面拆分:“貨”指財物,“賄”指行賄受賄,“公”表示公開,“行”即進行。四字組合後,直譯為“財物賄賂公開進行”。
- 引申義:特指公職人員或機構明目張膽地收受賄賂,或社會腐敗現象泛濫成災,暗示行為的嚴重性與道德敗壞。
曆史出處與用例
-
文獻記載:
- 《魏書·刑罰志》:“天平後,遷移草創,百司多不奉法,貨賄公行。”
- 《陳書·傅縡傳》:“貨賄公行,帑藏損耗,神怒民怨,衆叛親離。”
- 這些記載均用于描述官場腐敗、法律失序的社會狀态。
-
近義成語:
- 賄賂公行:與“貨賄公行”意義相同,可互換使用。
- 貨賂公行:強調以財物公開行賄(“賂”側重財物饋贈)。
使用場景
- 描述腐敗現象:如“某地官場貨賄公行,民生凋敝”。
- 批判社會風氣:用于強調制度缺失或權力監督失效導緻的公開腐敗。
補充說明
- 與“貨賂公行”的區别:兩者核心意義一緻,但“賄”更側重賄賂行為,“賂”更強調財物本身,實際使用中常混用。
- 現代關聯:該成語至今仍用于批評貪污現象,尤其在強調腐敗行為“公開化”“常态化”時適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魏書》《陳書》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貨賄公行》的意思
《貨賄公行》是一個成語,意為貪污受賄行為。通常用來形容官員濫用權力,收受賄金或賄賂,從而違反公共利益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貨賄公行》的拆分部首是“貝”、“貝”、“廣”和“行”,其中“貝”的拼湊部分為“行”。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為4畫、5畫、3畫和6畫。
來源
《貨賄公行》這個成語來源于《禮記·曲禮上》中的一句話:“《貨賄公行》,斷不可作。”這句話的意思是官員不能屈從于貪污受賄的行為。
繁體
《貨賄公行》的繁體字是《貨賄公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成語《貨賄公行》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如《康熙字典》收錄的寫法為“貨賄公行”。
例句
1. 違反廉潔行政法,貨賄公行的官員将受到嚴厲的懲罰。
2. 台風後,一些貨賄公行的商人用低質量的災後物資牟取暴利。
組詞
1. 行賄公案
2. 反貪行動
3. 落井下石
4. 吃皇糧
近義詞
1. 受賄
2. 接受賄賂
3. 逃稅漏稅
4. 吃回扣
反義詞
1. 廉潔
2. 誠實正直
3. 純潔無私
4. 自律道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