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嗚唈的意思、嗚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嗚唈的解釋

亦作“ 嗚邑 ”。亦作“ 嗚悒 ”。1.因悲哀、憤懑而抑郁氣塞。《東觀漢記·梁竦傳》:“彼 仲尼 之佐 魯 兮,先嚴斷而後弘衍。雖離讒以嗚唈兮,卒暴誅於兩觀。”按,《後漢書·梁竦傳》“乃作《悼騷賦》” 李賢 注引此文作“嗚邑”。《南史·謝朓傳》:“臯壤搖落,對之惆悵,歧路東西,或以嗚唈。”按,《南齊書·謝朓傳》作“嗚悒”。 宋 王安石 《韓持國從富并州辟》詩:“子材宜用世,談者為嗚唈。”

(2).形容聲音低沉凄切。 清 陳維崧 《春夏兩相期·王家營客店排悶》詞:“莫管今宵茅店荒涼,鷄聲嗚邑。”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 碧梧 詩﹞可憐一片清溪水,猶向門前嗚邑流。” 郭沫若 《女神·鳳凰涅槃》:“伸頭我問海,海正揚聲而嗚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嗚唈”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ū yì,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核心層面解析:


一、情感層面的含義

  1. 因悲憤而抑郁氣塞
    指因極度悲哀、憤懑導緻情緒壓抑,甚至呼吸不暢。例如《東觀漢記·梁竦傳》中“雖離讒以嗚唈兮”,以及《南史·謝朓傳》中“歧路東西,或以嗚唈”,均用此意。

  2. 與“嗚咽”相通
    部分文獻(如、6)提到“嗚唈”與“嗚咽”義同,表示低聲哭泣或情緒郁結的狀态,如“唈緩”形容抑郁不舒暢的樣子。


二、聲音層面的含義

形容低沉凄切的聲音
既可指人因悲傷發出的壓抑聲,也可形容自然聲響的哀切。例如清代袁枚詩句“猶向門前嗚邑流”,以及郭沫若《鳳凰涅槃》中“海正揚聲而嗚唈”,均以聲音傳遞悲涼氛圍。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東觀漢記》《南史》等古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嗚唈》是什麼意思

《嗚唈》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形容動物或人類發出低沉、哀婉的聲音。通常用來形容哭泣或悲傷時發出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嗚唈》的拆分部首是口,并且由17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嗚唈》這個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可追溯到古代漢代的文字。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嗚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嗚唈」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你可以看到「嗚」字的古代寫法是「嗚」以及「唈」字的古代寫法是「嗈」。

例句

1. 那隻受傷的小鳥在樹林裡「嗚唈」着,引起了我的同情。

2. 她在夢中「嗚唈」着,被噩夢所困擾。

組詞

《嗚唈》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形容詞了。

近義詞

與《嗚唈》意義相近的詞語有「號哭」、「嚎啕大哭」。

反義詞

與《嗚唈》意義相反的詞語有「歡笑」、「歡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