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殣相望的意思、道殣相望的詳細解釋
道殣相望的解釋
謂路上餓死的人很多。《左傳·昭公三年》:“宮室茲侈,道殣相望。” 杜預 注:“餓死為殣。”《後漢書·馬融傳》:“邊方擾亂,米穀踴貴,自 關 以西,道殣相望。” 清 包世臣 《再與楊季子書》:“見民生日蹙,一被水旱,則道殣相望。”亦作“ 道殣相屬 ”、“ 道殣相枕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時遭饑歲,疾疫流行,醫療無功,道殣相屬。” 鄭觀應 《救時揭要·救濟速報》:“明年大饑,道殣相枕, 張 罄家以麋粥濟之,活者萬計。”
詞語分解
- 道殣的解釋 餓死于道路者。 清 錢謙益 《河南歸德府知府高锵授中憲大夫制》:“頃者夷烽日聞,道殣未息。”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塾議第十六》:“又其敝也,丐夫手珠玉,道殣抱黃金。” 章炳麟 《訄書·商鞅》:“
- 相望的解釋 互相對望雕欄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學洢;核舟記》鄰國相望。;;《史記;貨殖列傳》死者相望。;;《資治通鑒;唐紀》東西相望。;;宋; 陸遊《過小孤山大孤山》詳細解釋.互相看見。形容接連不斷。極言其
網絡擴展解釋
“道殣相望”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 字面含義:道路上餓死的人隨處可見,彼此可望見。
- 比喻義:形容災荒、戰亂等極端環境下百姓大量死亡的慘狀。
二、出處與典故
- 最早來源:
出自《左傳·昭公二年》:“宮室茲侈,道殣相望”,揭露統治者奢侈導緻百姓饑荒的社會現實。
- 曆史用例:
《清史稿·夏毓秀傳》記載:“昆明被圍久,糧饋阻絕,道殣相望”,描述戰亂中民不聊生的場景。
三、字詞解析
- 殣(jìn):本義為“道路上餓死的人”(《說文解字》),引申為“餓死”。
- 道:指道路,強調慘狀的空間範圍。
四、使用場景
- 文學描述: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反映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的背景。
- 現代引申:可比喻災難性事件導緻大規模傷亡,但需注意語境莊重性。
五、注意事項
- 部分資料(如)誤将“道殣相望”解釋為“對立對峙”,此為錯誤釋義,實際含義與“餓殍遍野”相近。
- 成語中的“殣”易誤讀為“jǐn”,正确讀音為jìn。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詳細典故或不同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左傳》《清史稿》等曆史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殣相望》是一個由五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指兩個或多個人或事物之間相互對立或相互矛盾,彼此難以妥協或統一的狀态。下面将針對這個詞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方面的解釋。
- 拆分部首和筆畫:《道殣相望》這個詞語的首個漢字是道(dào),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辵(chuò,走之本義)和首(shǒu,首領),共有12個筆畫;第二個字是殣(jìn),包含了殳(shū,武器)和歹(dǎi,病、惡之義),共有12個筆畫;第三個字是相(xiāng),包含了目(mù,眼睛)和木(mù,樹)兩個部首,共有9個筆畫;最後一個字是望(wàng),包含了月(yuè,月亮)和方(fāng,正方形)兩個部首,共有11個筆畫。
- 來源:《道殣相望》這個詞語出自《左傳·僖公九年》。原文中寫道:“而闵其所責也,則骈枝錯節,道殣相望,雖甯無之。”這裡描述了陽虛、陰盛兩者之間的矛盾狀态。
- 繁體:如果以繁體字來寫,《道殣相望》可以分别寫作《道殣相望》。
- 古時候漢字寫法:由于該詞語的出處較為古老,所以它的古時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 例句:兩個政治派别在重要問題上道殣相望,導緻了困局和緊張關系。
- 組詞:《道殣相望》這個詞語本身已經由五個字組成了,不屬于任何一個更大的詞語中的部分。
- 近義詞:反目成仇、水火不容、針鋒相對、敵對對立等。
- 反義詞:和諧共處、合作共赢、和平融洽等。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