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具的意思、完具的詳細解釋
完具的解釋
完整;完備。《漢書·王莽傳下》:“府藏完具,獨 未央宮 燒攻 莽 三日,死則案堵復故。” 宋 蘇洵 《幾策·審勢》:“況今以天子之尊,藉郡縣之勢,言脫於口而四方響應,其所以用威之資固已完具。” 魯迅 《集外集拾遺·關于<苦悶的象征>》:“就全體的結構看起來,大約四篇已算完具,所缺的不過是修飾補綴罷了。”
詞語分解
- 完的解釋 完 á 全:完備。完全。完整。完善。完好。完璧歸趙。覆巢無完卵。 盡,無:用完了。煤燒完了。 做成,了結:完畢。完成。完結。 交納:完糧。完稅。 姓。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 具的解釋 具 ù 器物:器具。 備有:具備。具有。别具隻眼(形容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 備,辦:具呈。具結。具名。具領。敬具菲酌。 古同“俱”,都,完全。 量詞,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屍體:座鐘一具。一具男屍。
專業解析
完具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文言詞彙,其核心意義圍繞“完整、完備”和“準備、具備”展開,具體釋義如下:
-
完整;完備:
- 此義項強調事物齊全無缺、樣樣具備的狀态。常用于描述物品的齊全、制度的完善或條件的充分。例如,《漢書·王莽傳》中“府藏完具”意指倉庫中物資儲備齊全充足。宋代葉適《安集兩淮申省狀》提到“更須諸處應副錢物,使之完具”,強調需要各處調撥錢物使(安集措施)完備。
-
準備;具備:
- 此義項側重指将所需之物置辦齊全或使之達到完備狀态的動作過程。如《宋史·職官志》記載:“三省、樞密院、六曹、寺、監、百司倉庾、場庫、儲積供帳之數,月終則具報,歲終則會考,使有無完具,不至匮乏。”這裡的“完具”即指确保儲備充足完備。
總結與辨析:
“完具”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與“完備”、“齊全”、“具備”相近,但更具書面語和文言色彩。理解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側重指靜态的“完備狀态”還是動态的“準備齊全”過程。
參考資料: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對“完具”條目的解釋及引用的曆史文獻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完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 含義:指事物完整、齊備,沒有缺失。
- 構成:由形容詞“完”(完整)和動詞“具”(具備)組合而成,強調事物已達到完備狀态。
詳細釋義
-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漢書·王莽傳下》記載:“府藏完具,獨未央宮燒攻莽三日,死則案堵複故。”,意為府庫物資保存完整,僅有未央宮被燒毀。
- 宋代蘇洵《幾策·審勢》提到:“其所以用威之資固已完具”,指權力基礎已完備。
-
現代用法與例句
- 魯迅在《集外集拾遺》中評價文章結構:“大約四篇已算完具,所缺的不過是修飾補綴罷了。”
- 其他現代用例如:“中學修身科重在完具國民之品格”,強調培養完整的品德。
使用場景
- 描述事物完整性:如“手續完具”“證據完具”。
- 學術或文學表達:多用于書面語,如曆史、哲學領域的分析(例:“性者自然完具”)。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完備、齊全、完整。
- 反義詞:殘缺、欠缺、疏漏。
權威性說明
- 主要依據《漢書》等古籍及權威詞典(如漢典),低權威來源(如查字典、詩文迷)的補充信息需謹慎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冰肌雪腸參朝赤鴈充貢疵毛撮擁丹楹兜鈴惡哏哏廢墜奉為楷模風宇浮窳付之一歎高不辏低不就高爾基格榻公私兩便乖寡關押顧命好辯赫耳墨斯宏觀經濟昏話火圈開宗明義裈裆老很胪言蠻氣髦儁沒頭帖子目瞪口結南土片詞泊地謙衷祇樹林泣緒鋭器三麥騷牛埏埴審谕時為是樣私販碎嘴碎舌索碌碌談娘田表天不假年天宛鐵悶子車推賞微族侮傲下道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