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合羅”的略語。亦以形容呆若泥塑木雕之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酒來後滿盞家沒命飲,面磨羅地甚情緒。”參見“ 磨合羅 ”。
“磨羅”一詞有兩種不同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
表面光鮮但内在空洞(常見現代用法)
指人或事物外表看似精緻完美,但缺乏實質内容。該解釋源自成語用法,由“磨”(打磨光滑)和“羅”(羅網)組合而成,多用于批評虛僞、華而不實的情況,例如:“他的演講雖然用詞華麗,實則磨羅無物。”
形容呆滞如木偶的狀态(古語用法)
作為“磨合羅”(宋代七夕供奉的泥塑玩偶)的略語,形容人呆若木雕、表情僵硬的形态。例如金代《西廂記諸宮調》中的“面磨羅地甚情緒”,即描繪飲酒後神情麻木的狀态。
補充說明:第一種含義在現代使用更普遍,而第二種屬于曆史文獻中的特殊用法。需注意語境差異,避免混淆。
磨羅是一個有趣的詞彙,它是廣東話中的一個諺語,意思是"風範"或"氣質"。磨羅的意涵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修養、素質和風度。
磨羅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石"字部首和"羅"字,它們分别是兩個漢字。
石字部首指的是漢字中的一個偏旁部首,通常出現在與石相關的字中,而羅字是一個獨立的漢字。
磨字的筆畫數是9畫,而羅字的筆畫數是10畫。
磨羅這個詞的源頭可追溯到廣東省的潮汕地區方言,後來成為了一種流行的口語表達,并漸漸被人們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優雅和風格。
在繁體字中,磨羅的寫法為「磨囉」。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的記錄,磨字的古代寫法為「䝉」,而羅字的古代寫法為「羅」。
1. 他的舉止優雅,一看就知道他有着很高的磨羅。
2. 她穿上那件漂亮的禮服,瞬間展示出了她的磨羅。
組詞:磨砻、磨磨蹭蹭、磨蹭不前。
近義詞:風範、氣質、風度。
反義詞:粗俗、低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