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嵬峩 ”。
“嵬峨”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éi é,主要用于形容高大雄偉的景象或狀态,但在不同語境中也有引申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嵬峨”既可描述視覺上的宏偉(如山巒、建築),也可引申至聽覺或動态(如聲音、醉态)。其用法多源于古代詩文,現代漢語中更常用近義詞“巍峨”。
嵬峨是指高聳、宏偉、巍峨壯麗的樣子。形容山峰、建築、林木等高大而雄偉的景象。
嵬(dǎo)字的部首是山,總共有16個筆畫。
峨(é)字的部首也是山,總共有10個筆畫。
嵬峨這個詞起源于中國古代文獻,在《史記·卷十六·齊太公世家》中首次出現。它形容太公山峰的高大雄偉,之後逐漸被用來形容任何高大壯麗的事物。
嵬峨的繁體字為巍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嵬的上方加一個小點,峨的下方加一個小點。
1. 山頂上的寺廟嵬峨挺拔,宛如世界的頂點。
2. 這座古代城牆巍峨壯麗,彰顯了古人的智慧和建築能力。
3. 大海的波濤峻嶺,掀起嵬峨的巨浪。
4. 這座高樓大廈曾經是這座城市中嵬峨的标志。
1. 嵬峨巍峨
2. 嵬峨高聳
高大、壯麗、雄偉、莊嚴
低矮、平凡、破敗、郁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