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糊塗荒謬。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書<武城家乘>後》:“《武城家乘》至雲舊言 曾子 葬父於 費縣 境内。 宗聖 志在《孝經》,豈忍妥先靈於遠地,其言可謂憨謬。”
“憨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原文。
憨謬(hān miù)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愚蠢、荒謬、愚昧。它主要用來表達某人或某事的愚蠢和可笑之處。
憨謬的部首是心字旁,憨的部首也是心字旁,謬的部首是言字旁。憨共有12筆,謬共有14筆。
憨謬是由“憨厚”和“荒謬”兩個詞合并而成。在繁體字中,憨謬的寫法為「憨謬」。
在古時候,憨謬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憨的古代寫法為「顸」,謬的古代寫法為「謬」。
1. 他的笑話總是那麼憨謬,讓人捧腹大笑。
2. 這個決策簡直是憨謬到了極點,根本不可理喻。
3. 她的行為舉止總是充滿了憨謬的氣息,令人難以理解。
1. 憨厚:形容人性格單純、忠厚。
2. 憨态可掬:形容人的表情或行為天真可愛。
3. 荒謬:形容事物荒唐可笑。
1. 愚蠢:形容人或事物愚笨、不聰明。
2. 愚昧:形容人缺乏知識、見識狹窄。
3. 荒唐:形容事物離奇怪異、毫無道理。
1. 聰明:形容人或事物機智、智慧。
2. 理智:形容人冷靜、理性思考。
3. 合理:形容事物合乎常理、合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