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頒示的意思、頒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頒示的解釋

[make public] 頒布告示

頒示國人

詳細解釋

(1).發布;通告。謂公布出來,使人知曉。 宋 袁褧 《楓窗小牍》卷下:“宜付史舘,頒示天下,賫卷中使則 焦楚鍠 也。” 清 夏燮 《中西紀事·猾夏之漸》:“續增若幹款,頒示各省督撫将軍遵照辦理。”《清史稿·後妃傳·文宗孝欽顯皇後》:“兩太後以 文宗 賜 同道堂 小璽鈴識,仍以上旨頒示。”

(2).謂賜給觀看。 宋 範仲淹 《與韓魏公鈐書》:“又頒示北嶽碑,真雄文健筆,高古相稱。” 宋 曾鞏 《史館申請三道劄子》:“德音行事,外廷有所未聞,及自來更有紀述,發明文字,藏在宮禁者,欲乞特賜頒示,以憑論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頒示(bān shì)是現代漢語中的書面用詞,核心含義指公開發布、公示于衆,多用于正式文書、法令或重要信息的傳達。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為:“公布;發布(法令、文告等)”。

    示例:頒示法令|頒示诏書。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2. 《漢語大詞典》

    釋作“公布;宣示”,強調公開性,如:“頒示天下,鹹使聞知。”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


二、詞源與構詞解析


三、古今用法對比

  1. 古代用法

    多指帝王或官府發布诏令、律法,如:

    《宋史·職官志》:“凡朝廷頒示條制,由中書省頒下。”

    來源:《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現代用法

    適用于政府、機構發布政策、通告等正式文件,如:

    “教育部頒示新規,規範中小學教材選用。”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


四、近義詞辨析


五、現代規範用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行政機關需主動“頒示”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文件(如環保标準、食品安全條例),确保公衆知情權。

來源:國務院令第711號《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結論:“頒示”是兼具權威性與公開性的正式用語,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制度化渠道實現信息透明,古今語義一脈相承,現代漢語中仍廣泛用于政務、法律及公共事務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頒示”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bān shì,其核心含義可分為兩方面:

一、基本釋義

  1. 發布通告
    指将文書、命令、法規等公開宣布,使衆人知曉。例如古代帝王頒布诏書或政府發布政令時使用該詞。

    例:宋代《戒石銘》中“頒示天下”,明代朱元璋制定文書規範後“頒示中外”。

  2. 賜予觀看
    表示将某物(如碑文、典籍)展示給特定對象觀看,帶有授予、呈現的意味。

    例:範仲淹《與韓魏公鈐書》提到“頒示北嶽碑”,即展示碑文供他人閱覽。

二、使用場景

三、詞源與結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用例,可參考《楓窗小牍》《清史稿》等文獻中的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亭八絕伴送辦造贲士餐餌蒼溟搊扶床榻船形屋答辯大菽登成貂鼲遞興遞廢耏毛方鑿圓枘翻老賬剛毛挂緑豪子痕瑕黃矯情飾詐角糭稼政絜操桀解稽留九鑰郡侯口疢窺筒惏索勞心鸾旗莽跳門欄門皁面勢米錦牛心拐孤荍麥氣命驅奴瘦金書順義説憙酸桶胎鰕田陌添箱田赀頑黠薇蕪武蜼相分巷尾街頭效義曉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