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沒有斧頭。《孔叢子·記問》:“枳棘充路,陟之無緣。将伐無柯,患茲蔓延。” 晉 道安 《<十二門經>序》:“斯法者,其猶無柯而求伐,不飯而求飽,難以獲矣。”
(2).沒有枝丫。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槟榔樹》:“﹝檳榔樹﹞森秀無柯,端頂有葉。”
“無柯”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沒有斧柄,引申為缺乏憑借或工具。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與用法:
字面本義
“柯”指斧柄(《說文解字》:“柯,斧柄也”),故“無柯”直譯為“沒有斧柄”。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48頁(上海辭書出版社)。
引申義
比喻缺乏必要的條件或手段,無法達成目标。
例:
“譬如伐木而無柯,何以克成?”
——《詩經·豳風·伐柯》毛傳注疏(類比無工具則事難成)。
《詩經》關聯釋義
《伐柯》篇以“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起興,強調做事需依循法度。後世注家(如鄭玄)以“無柯”反喻法則缺失,如:
“無柯則無所法,猶治國無禮則亂。”
來源:《毛詩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哲學引申(王弼注《周易》)
王弼注《周易·系辭》時,以“無柯”喻指道體無形而不可執持:
“形而上者謂之道,無柯無朕,而萬物由之。”
來源:《周易注疏》(《十三經注疏》本)。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獨立使用,多見于成語“無柯之斧”(形容徒有形式而無實質作用的事物),或學術文獻中對古典文本的解讀。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第5版)。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權威出版物為準。)
“無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沒有斧頭
這裡的“柯”指斧柄,代指斧頭。例如《孔叢子·記問》提到“将伐無柯”,即想砍伐卻無斧頭可用。
沒有枝丫
“柯”也可指草木的枝莖。如唐代曹邺詩句“槟榔自無柯,椰葉自無陰”,描述槟榔樹無枝丫、椰葉無蔭蔽的狀态。
字義拆分
文學引用
古代詩詞中常以此詞表達困境或自然狀态。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原文或具體出處,可參考、6等來源。
暴惡罷弱不鏽鋼采輯殘民以逞朝冠撤警串仗大盜鄧尉德器短促斧庫幹杯幹才槁幹圪蛋觀音素歸愆禾乃虹蜺閣護頂葫蘆格魂飛魄喪幾筆接待站結攬季節洄遊機阱禁苑蠲煩爵韋郡庭拒闉抗力聯裾連雨率情旅遊盲井厖然溟澥珉玒敏遜暮夜金惱公疋俦披毛求疵輕歌清位喪家之狗生生不已雙月隼旆傞俄天荊地棘涒鄰倭國小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