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咎無譽的意思、無咎無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咎無譽的解釋

謂無過惡可言,亦無良善足稱。《漢書·趙敬肅王劉彭祖傳》:“﹝上﹞問 武始侯 昌 ,﹝宦者﹞曰:‘無咎無譽。’上曰:‘如是可矣。’遣使者立 昌 ,是為 頃王 。”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後漢書·鄧彪張禹傳贊》:“ 鄧 張 作傅,無咎無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咎無譽”是一個漢語成語,由“無咎”和“無譽”兩部分構成。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分述其含義與用法:

一、基本釋義

“無咎無譽”指既沒有過錯可指責,也沒有值得稱道的優點,形容人或事物處于平淡、中庸的狀态。該詞最早見于《周易·坤卦》:“括囊,無咎無譽”,比喻謹慎收斂以避免災禍,但也不會獲得贊譽。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既不突出也不犯錯的中立表現,常見于評價人物或行為時(《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二、字詞溯源

  1. 無咎:源自《周易》占卜術語,“咎”本指災禍,後引申為過失。《說文解字》釋“咎”為“災也,從人從各,各者相違也”,強調行為與規範的沖突。
  2. 無譽:“譽”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中解作“稱揚、贊美”,其甲骨文字形為雙手捧言,表示以言語傳頌功德。

三、語義演變

該成語語義經曆了從“避禍求安”到“平庸無為”的轉變。先秦時期多用于政治語境,如《後漢書·張衡傳》載“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即以“無咎無譽”暗諷保守官僚。唐宋後逐漸泛化為日常評價用語,如蘇轼《洗兒詩》“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即含此意(《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四、使用場景

現代常見于兩種語境:

  1. 中性描述:如“他在崗位上無咎無譽地工作了二十年”
  2. 委婉批評:如“這種無咎無譽的方案缺乏創新價值”

需注意該詞隱含“未達更高标準”的潛台詞,引用時可參考《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的語境分析建議。

網絡擴展解釋

“無咎無譽”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1. 最早文獻:出自《周易·坤卦》:“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意為紮緊口袋(喻收斂言行),可免過失,但也不會獲得贊譽。
  2. 曆史用例:《後漢書·鄧張徐張胡列傳贊》中“鄧張作傅,無咎無譽”評價人物表現中規中矩。

三、用法與語境

四、擴展理解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抱肚暴裂並鄰避遜廠衣城阃乘理初篁吹大牛春風面存亡未蔔當筆敦弓疊更湩然遁世絕俗蠹蝕府錢光大桂尊鼓架歡遊嫁名簡彜家長制戒備景邁巾箱本可憎才連二竈遼東隺梨花麗刹流鬯遛腿錨泊地弭帖内家官你們篷聲琵琶亭輕绮屈沉曲蓋辱罵世胙瘦骨嶙嶙塾修書齋四句通聯窪池瓦镫威鳳祥麟誣淫銜棰鄉信響音線麻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