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咎无誉的意思、无咎无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咎无誉的解释

谓无过恶可言,亦无良善足称。《汉书·赵敬肃王刘彭祖传》:“﹝上﹞问 武始侯 昌 ,﹝宦者﹞曰:‘无咎无誉。’上曰:‘如是可矣。’遣使者立 昌 ,是为 顷王 。”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后汉书·邓彪张禹传赞》:“ 邓 张 作傅,无咎无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咎无誉”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无咎”和“无誉”两部分构成。以下从词典学角度分述其含义与用法:

一、基本释义

“无咎无誉”指既没有过错可指责,也没有值得称道的优点,形容人或事物处于平淡、中庸的状态。该词最早见于《周易·坤卦》:“括囊,无咎无誉”,比喻谨慎收敛以避免灾祸,但也不会获得赞誉。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描述既不突出也不犯错的中立表现,常见于评价人物或行为时(《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二、字词溯源

  1. 无咎:源自《周易》占卜术语,“咎”本指灾祸,后引申为过失。《说文解字》释“咎”为“灾也,从人从各,各者相违也”,强调行为与规范的冲突。
  2. 无誉:“誉”在《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中解作“称扬、赞美”,其甲骨文字形为双手捧言,表示以言语传颂功德。

三、语义演变

该成语语义经历了从“避祸求安”到“平庸无为”的转变。先秦时期多用于政治语境,如《后汉书·张衡传》载“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即以“无咎无誉”暗讽保守官僚。唐宋后逐渐泛化为日常评价用语,如苏轼《洗儿诗》“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即含此意(《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四、使用场景

现代常见于两种语境:

  1. 中性描述:如“他在岗位上无咎无誉地工作了二十年”
  2. 委婉批评:如“这种无咎无誉的方案缺乏创新价值”

需注意该词隐含“未达更高标准”的潜台词,引用时可参考《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的语境分析建议。

网络扩展解释

“无咎无誉”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典故

  1. 最早文献:出自《周易·坤卦》:“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意为扎紧口袋(喻收敛言行),可免过失,但也不会获得赞誉。
  2. 历史用例:《后汉书·邓张徐张胡列传赞》中“邓张作傅,无咎无誉”评价人物表现中规中矩。

三、用法与语境

四、扩展理解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白须公扒拉碧牙签不世伧儿乘伪行诈驰涌筹商村豪大板车短笺惇爱多米尼加联邦贰郡霏霜粉米鸽哨钩缘子过腊孤云寒凛凛回老虎牙讲众纪极精洽金镂鞍金轮朝金粟堆锦州暌阔列亭笼口戏芦虎扪涉铅刀砌填若时深怪石阑干时隙收摄衰夕税单水理书摊束杖理民司典私事官雠悚息套叙讨逐投义文廕无扰闲退啸召奚而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