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飾之弓。為古代帝王所專用。《詩·大雅·行葦》:“敦弓既堅,四鍭既鈞。” 毛 傳:“敦弓,畫弓也。天子敦弓。” 孔穎達 疏:“敦與彫,古今之異。彫是畫飾之義,故雲:‘敦弓,畫弓也。’”
“敦弓”是中國古代文獻中出現的特定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敦弓”指古代帝王專用的雕飾之弓,強調其工藝精湛和等級象征性。其中: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行葦》:“敦弓既堅,四鍭既鈞。”相關注釋顯示:
在曆史語境中,“敦弓”不僅代表弓箭本身,還隱含以下内涵:
主要用于描述先秦至漢代的禮儀活動,如《詩經》中描繪的射箭比試,突顯參與者地位與儀式的隆重性。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毛詩正義》或《十三經注疏》等典籍原文。
敦弓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拉弓使其更緊張、更有力,也指調整弓弦,使其更為堅固。在比喻中,敦弓可以表示鼓勵人們發揮他們的潛力,追求更高的成就。
敦弓的部首是弓,它屬于“弓弦部”;筆畫為6劃。
敦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王制》中,原本用來作為弓弦裝飾的弦就叫做“敦”,後來引申為糾正、調整的意思。繁體字為「敦弓」。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敦弓的古漢字寫法如下:
敦字:
篆書寫法:古代的字形類似于「一寸」
隸書寫法:古代的字形類似于「勹」加上「比」
楷書寫法:現代常見的字形
弓字:
篆書寫法:古代的字形類似于「工」字旁加上「弓」
隸書寫法:古代的字形類似于「亅」加上「弓」
楷書寫法:現代常見的字形
1. 張弓敦弓,曲盡其力。
2. 敦弓弩,射殺敵人。
3. 在新的挑戰面前,我們要敦弓鼓氣,勇往直前。
組詞:敦厚、敦誠、敦實、敦實可靠、敦樸。
近義詞:調整、糾正、加強、加緊。
反義詞:懈怠、放松、松散、舒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