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物貢的意思、物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物貢的解釋

《周禮》所稱九貢之一,指雜物魚鹽橘柚等。《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九曰物貢。” 鄭玄 注:“物貢,雜物魚鹽橘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物貢是中國古代賦稅制度中的重要概念,指臣屬或藩屬國向中央政權進獻的地方特産與珍稀物品。《周禮·天官》記載“以九貢緻邦國之用”,其中“物貢”即“服貢”,屬于實物稅的一種形式,代表諸侯對天子的臣服關系。其核心内涵包含三方面:

  1. 物質屬性

    物貢以地方獨有的自然産物為主,如《尚書·禹貢》所述“任土作貢”,包括絲帛、珠玉、珍禽異獸等,具有鮮明的地域标識性。唐代嶺南地區進貢的荔枝、玳瑁等即為典型物貢。

  2. 政治象征

    作為“五服制度”的組成部分,物貢承載着等級秩序與權力認同。《禮記·王制》強調“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通過貢品規格體現身份差異。宋代《文獻通考》記載,西夏向宋廷進貢馬匹、駱駝等,既維系邊境關系,也确認宗主國地位。

  3. 經濟功能

    物貢在封建經濟體系中具有資源調配作用。明代黃冊制度規定,雲南年貢象牙200根、廣西貢桂皮500斤,此類物資直接進入宮廷庫藏,部分轉為賞賜品或貿易物資。清代《皇朝通典》統計,乾隆時期各地物貢品類達1700餘項,形成全國性物資流通網絡。

現代學者陳寅恪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中指出,物貢制度“實為中央集權與地方經濟之紐帶”,其演變過程折射出古代中國“政治—經濟”二元結構的特殊性。

網絡擴展解釋

“物貢”是中國古代經濟制度中的一個術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物貢”是《周禮》中記載的“九貢”之一,特指諸侯向周天子進貢的雜物、魚鹽、橘柚等地方特産。這類貢品具有地域性特征,反映當時以實物為主的賦稅形式。

二、文獻出處

  1. 《周禮·天官·大宰》
    原文記載:“以九貢緻邦國之用……九曰物貢。”
  2. 鄭玄注解
    漢代經學家鄭玄進一步解釋:“物貢,雜物魚鹽橘柚”,說明其涵蓋農漁産品和手工制品。

三、曆史背景

“九貢”制度體現了周代分封制下的經濟關系,物貢作為實物稅的一種,既用于宮廷消費,也作為國家儲備物資。其品類選擇與地方物産密切相關,如沿海地區可能進貢魚類,南方則多橘柚。

四、現代使用

該詞現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典文學領域,日常語境中已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艾虎阿衆百舉百捷包漿别思慘裂剗汰窗紙傳頌璀粲大王蛋羹到錯蹈拾典鐘貂續敵偶扶從高竦公桑關役果糖荷筒河運吽吽猢狲街梢九江市诳妄曠位來使老虎班掠過靓豔嫚辱滅種明礬末篇朋比為奸鋪家譴責小説蕲笛丘索擾攪人情錢三申山圈設問耍玩水浄鵝飛竦勇素舊套近乎頭頸頽瘁晚晚瑕惡鄉民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