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對而歌。《詩·陳風·東門之池》:“彼美淑姬,可與晤歌。” 鄭玄 箋:“晤,猶對也。言淑姬賢女,君子宜與封歌,相切化也。” 高亨 注:“晤歌,相對而歌。” 宋 王安石 《送石赓歸甯》詩:“裹飯北城陰,永懷從晤歌。”
“晤歌”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晤歌”指相對而歌,即兩人或多人面對面歌唱,常用來形容朋友相聚時的歡樂場景。拼音為wù gē,注音為ㄨˋ ㄍㄜ。
《詩經》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陳風·東門之池》:“彼美淑姬,可與晤歌。”鄭玄箋注解釋為“晤,猶對也”,指賢淑的女子可與君子對歌交流。
引申含義
原指用歌唱代替言語表達情感,後逐漸引申為朋友相聚時以歌抒懷、共享歡樂的情景。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證或不同注解,可參考《漢典》《詩經》相關研究或滬江詞典的解析。
晤歌(wù g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分部首為“日”和“欠”,總共有9個筆畫。
晤(wù)是一個多音字,其繁體寫法為「悟」。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晤的意思是“明白”、“領悟”,也有“會晤”、“見面”等含義。
歌(gē)繁體寫法為「歌」,古代漢字寫法中,歌的意思是指“抒發情感的詩文”,也可以表示“唱歌”、“歌頌”等含義。
組詞:觸類旁通、酒歌笑傲、忽晤、知晤、嘉歌、喪家之晤等。
例句:他們晤歌而别,互道珍重。
近義詞:會面、碰面、相見。
反義詞:分道揚镳、失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