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旄的意思、黃旄的詳細解釋
黃旄的解釋
黃色旗號。《漢書·武帝紀》:“秋七月, 按道侯 韓説 、使者 江充 等掘蠱太子6*宮。壬午,太子與皇後謀斬 充 ,以節發兵與丞相 劉屈氂 大戰 長安 ,死者數萬人。庚寅,太子亡,皇後自6*殺。初置城門屯兵。更節加黃旄。”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時太子亦發節以戰,故加其上黃以别之。”
詞語分解
- 黃的解釋 黃 á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顔色:黃色。黃昏。牛黃。黃澄澄。信口雌黃。 特指中國黃河:黃災。治黃。黃泛區。 指“黃帝”(即“軒轅氏”,傳說中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黃老(黃帝和老子)。炎黃子孫。 事情失敗或計劃不能實現:事情黃了。 姓。 筆畫數:; 部首:黃; 筆順編號:
- 旄的解釋 旄 á 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上将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旄 à 古同“耄”,年老。 筆畫數:; 部首:方;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黃旄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黃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曆史文獻中,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基本釋義
- 字面意思:指用黃色牦牛尾裝飾的旗幟或節杖,屬于古代軍事或儀仗用具。
- 象征意義:黃色在古代常為帝王專屬顔色,而“旄”是旗幟的裝飾物,因此“黃旄”多與權力、軍隊标識相關。
2.曆史出處與背景
- 出自《漢書·武帝紀》,記載漢武帝時期“巫蠱之禍”事件:太子劉據因被誣陷謀反,與丞相劉屈氂在長安交戰。為區分雙方軍隊,太子将節杖(符節)上的裝飾改為“黃旄”。
- 據顔師古注釋,此舉是為了與普通軍隊的紅色旄飾相區别,便于戰場識别。
3.文化延伸
- 軍事用途:黃旄作為臨時标識,反映了古代戰争中通過顔色區分敵我的策略。
- 權力象征:黃色與皇權的關聯,暗示太子試圖通過符節合法性争取支持。
4.現代應用
- 該詞現代極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研究或古文解析中,屬于生僻詞彙。
注意:以上解釋綜合了《漢書》記載及後世注釋,但搜索結果來源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書》原文或權威曆史文獻以驗證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旄的意思
《黃旄》是一個漢字詞,指的是古代貴族在車馬上所用的黃色旌旗,也代表着高貴、尊貴的象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黃旄》的部首是⺢(犬字旁),共由11個筆畫構成。
來源與繁體
《黃旄》這個詞的來源還不太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目前沒有發現與《黃旄》相對應的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于《黃旄》的寫法多種多樣,常見的寫法有“黃旄”、“黃矛”等。
例句
1. 他騎着馬,手持黃旄,威風凜凜。
2. 敵軍遠遠望見黃旄,立即喪失了鬥志。
組詞
1. 黃旄官(古代貴族身份象征)
2. 黃旄衛(古代帝王守衛旌旗)
3. 黃旄車(古代貴族乘坐的旌旗裝飾的車)
近義詞
黃钺、黃金、黃袍(都代表貴族身份、尊貴)
反義詞
平凡、普通、卑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