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罍罃的意思、罍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罍罃的解釋

見“ 罍罌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罍”和“罃”均為古代器物名稱,屬于生僻字,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以下是分項解釋:

  1. 罍(léi)
    指古代盛酒或水的青銅容器,盛行于商周至漢代。其特點為:

    • 形制:多為圓形或方形,寬肩、深腹,帶蓋,肩部有雙耳便于搬運;
    • 用途:祭祀、宴飲時盛放酒水,《詩經》中亦有“我姑酌彼金罍”的記載;
    • 紋飾:常飾有雲雷紋、獸面紋等青銅器典型圖案。
  2. 罃(yīng)
    通常指長頸瓶類容器,具體用途存在不同說法:

    • 一說為汲水陶器,類似甕,口小腹大;
    • 另一說為古代盛燈油的器具,如《說文解字》注“罃,備火長頸瓶也”;
    • 部分文獻中可能與“罂”(大口陶罐)字混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注意:二者均為單字詞,未見古籍中有連用為“罍罃”的固定搭配。若在特定文獻中遇到此組合,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分析,或查閱《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工具書進一步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約的文字,也有眼鏡和鼻梁組成的走字罍罃。罍罃,讀作léi yǐn,意為節約,貫徹克己奉公的精神。下面将逐一介紹罍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罍字的上部分是走字,下部分是目字。罃字的上部分是自字,下部分是興字。整體來看,罍和罃都有"言"的意思。

罍的拼音léi,由10畫組成:豎彎鈎、撇、豎彎鈎、橫、撇、橫、豎、橫、橫、撇。

罃的拼音yǐn,由9畫組成:彎鈎、豎、橫、豎、點、撇、橫、豎、捺。

來源和繁體

罍罃這個詞來源于《紅樓夢》。它是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名,代表着賈府的家風。在古代文字中,罍字有繁體字"罍",罃字的繁體是"罂"。

在《紅樓夢》中,罍罃被描述為非常節儉的形象,用以表現其為賈府樹立的榜樣。他兢兢業業、從不浪費,展示了節約的精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罍罃的寫法與今天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寫法更加繁體,字形上有一些變化。

古時候的罍字由15畫組成:豎彎鈎、撇、豎彎鈎、橫、撇、橫、豎、橫、橫、撇、點、捺、橫、撇、捺。

古時候的罃字由12畫組成:橫、豎、豎、豎、橫、捺、豎、橫、捺、橫、豎、捺。

例句

他過着罍罃的生活,從不浪費一點資源。

罍罃的精神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弘揚的。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節約、克己、奉公、精神

近義詞:節儉、勤儉、儉樸、勤勉

反義詞:奢侈、浪費、揮霍、贅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