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unprovoked;for no reason at all]∶沒來由;沒道理
無端滋事
(2) [evil]∶品性不端正
無端賤婢
(3) [endless]∶沒有盡頭
(1).沒有起點;沒有終點。《管子·幼官》:“始乎無端,卒乎無窮;始乎無端,道也,卒乎無窮,德也。”《漢書·律曆志上》:“圜而環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無端,終而復始,無窮已也。” 唐 王昌齡 《大梁途中作》詩:“怏怏步長道,客行渺無端。” 清 黃宗羲 《與友人論學書》:“時而為和,謂之春;和升而溫,謂之夏;溫降而涼,謂之秋;涼升而寒,謂之冬;寒降而復為和。循環無端,所謂生生之為易也。”
(2).沒有界線;沒有頭緒。《淮南子·俶真訓》:“狡猾鈍惛,是非無端,孰知其所萌。” 晉 葛洪 《抱樸子·對俗》:“錯綜六情,而處無端之善否。” 晉 孫綽 《喻道論》:“六合遐邈,庶類殷充,千變萬化,渾然無端。” 清 王晫 《<快說續記>序》:“廣引博喻,錯雜無端。”
(3).謂無由産生。《商君書·修權》:“下信其刑,則奸無端矣。” 高亨 注:“端借為‘耑’……草木初生為耑,無耑,言無由萌生。”
(4).引申指無因由,無緣無故。《楚辭·九辯》:“蹇充倔而無端兮,泊莽莽而無垠。” 王逸 注:“媒理斷絶,無因緣也。” 晉 陸機 《君子行》詩:“福鐘恆有兆,禍集非無端。” 唐 唐彥謙 《柳》詩:“ 楚王 江畔無端種,餓損宮娥學不成。” 茅盾 《子夜》十:“﹝ 李玉亭 ﹞被人家無端疑忌,他想來又是害怕,又是不平。”
(5).指莫須有的罪名。《後漢書·徐璆傳》:“ 張忠 怨 璆 ,與諸閹官構造無端, 璆 遂以罪徵。”《後漢書·李固傳》:“ 李 杜 二公為大臣,不能安上納忠,而興造無端。”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嫌疑象類,似是而非,因機會以坐無端,借素信以設巧言。”一本作“以生無端”。《宋書·徐羨之傳》:“ 羨之 等暴蔑求專,忌賢畏逼,造構貝錦,成此無端。”
(6).謂無故肆虐為害。 唐 陸龜蒙 《自遣詩》之十二:“雪侵春事太無端,舞急微還近臘寒。” 宋 楊萬裡 《負丞零陵萬感驟集》詩:“吾母病肺生怯寒,晚風鳴屋正無端。”《前漢書平話》卷上:“ 周勃 向軍陣前便駡:‘反賊怎敢無端! 漢王 有甚虧你,教你前退番軍,卻向此處 * !吾特來伐罪。’” 清 徐燦 《永遇樂·病中》詞:“怨東風一夜無端,狼籍幾番紅雨。”
(7).無心;無意。 唐 韓愈 《感春》詩之四:“今者無端讀書史,智慧隻是勞精神。” 宋 歐陽修 《玉樓春》詞:“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争贈别。”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四○:“濯罷鮫綃鏡檻涼,無端重試午時妝。”
(8).無奈。表示事與願違,或沒有辦法。 唐 楊巨源 《大堤曲》:“無端嫁與五陵少,離别煙波傷玉顔。” 宋 柳永 《尾犯》詞:“秋漸老,蛩聲正苦;夜将闌,燈花旋落。最無端處,總把良宵,祗恁孤眠卻。”
(9).猶無知。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八:“我年少無端,緻其父子死生永隔。”
(10).為詈詞。猶無賴。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三折:“你這箇無端的賊吏奸猾,将老夫一謎裡欺壓。”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三折:“我不合打那無端的逆賊。” 明 葉憲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剗地喧呼,無端狂少打散我一塲驚攪。”《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龍王大駡曰:‘無端匹夫,當日在 玉帝 面前當殿辱吾,好生獻出寳珠,萬事皆休,如若不然,立刻一命難逃。’”
“無端”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沒有來由、無緣無故
表示事情發生或行為缺乏合理原因,如“無端猜疑”“無端滋事”。
例句:他總是無端懷疑他人,導緻人際關系緊張。
沒有起點或終點
形容事物循環或延續的狀态,如“始乎無端,卒乎無窮”。
例句:四季更疊,循環無端。
品性不端正(古義)
古代文獻中可指人的品行不正,如“無端賤婢”。
該詞最早見于《管子·幼官》,後廣泛用于文學及口語,如《楚辭·九辯》中“蹇充倔而無端兮”,現代多用于表達“無緣無故”之意。
如需查看更完整例句或古籍引證,可參考來源網頁。
無端是一個形容詞,指沒有原因或理由的,毫無道理的。通常用來形容某種行為或情況的不合理性或莫名其妙。
無端的部首是無,總共有5個筆畫。
無端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盧國傳》中,形容盧玄自殺是無端之舉。後來逐漸流傳于民間,成為常用詞彙。
無端的繁體字為無端。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無端可以寫作「無端」或「無彈」。
1. 他對我進行了無端的指責,完全沒有任何理由。
2. 這個決定真是無端的,完全違背了常理。
無端訴訟、無端指責、無端紛争、無端損害、無端猜疑、無端懷疑
毫無理由的、無理的、莫名其妙的、無緣由的
有理由的、有根據的、合理的、有道理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