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分土的意思、分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分土的解釋

(1).分封土地。《書·武成》:“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史記·秦本紀》:“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羣臣有能出奇計彊 秦 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後漢書·窦融傳》:“王者有分土,無分民,自適己事而已。”

(2).劃分的疆土。《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各守分土,無相侵犯。傳之後葉,克終若始。”

(3).猶分野。《後漢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燿在天,下應分土,藩屏上國。” 李賢 注:“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分土”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涵蓋以下内容:

一、核心含義

  1. 分封土地
    指古代帝王将土地劃分給諸侯或功臣,作為封賞和管理的方式。例如《書·武成》記載“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即按爵位等級分配土地。周代分封制中,諸侯需對天子盡義務,同時享有封地的治理權。

  2. 劃分的疆土
    表示地理或政治上的領土劃分。如《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提到“各守分土,無相侵犯”,強調不同政權間的領土界限。

  3. 分野(天文與地理對應)
    古代星象學中,将星宿與地域對應,稱為“分土”。《後漢書·陳蕃傳》記載“諸侯上象四七(二十八宿),下應分土”,通過星象劃分地域歸屬。


二、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分土”可比喻因争奪利益導緻分裂或混亂。例如典故中兩位王子争奪王位而分割國土,最終引發國家動蕩。


三、應用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後漢書》《三國志》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土(fēn t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刀”和“土”。 - “刀”是由“刂”和“刀”兩個部首組成的,表示切割或者切斷的意思。 - “土”是一個漢字獨體,表示土地。 “分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當地主或者國家需要劃分土地的所有權時,就會使用“分土”這個詞。這個詞也可以用來表示将土地分割為幾部分。 繁體字中,“分土”用繁體字“分”和“土”寫作“分土”。 “分土”的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并沒有特别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使用“分土”這個詞的例句: - 我們需要先分土,然後再分配給每個人。 一些與“分土”相關的組詞有:“土地分配”、“土地分割”、“土地劃分”。 與“分土”相近的詞有:“劃地為王”、“瓜分土地”。 暫時沒有發現與“分土”相反的詞彙。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有其他任何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