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谏過的意思、谏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谏過的解釋

匡正過失。《國語·晉語九》:“夫事君者,諫過而賞善。” 韋昭 注:“諫過,匡救其惡。”《漢書·賈山傳》:“工誦箴諫,瞽誦詩諫,公卿比諫,士傳言諫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谏過”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àn guò,其核心含義是對過去的錯誤進行規勸和糾正。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延伸解析

  1. 出處與經典引用

    • 最早見于《國語·晉語九》:“夫事君者,谏過而賞善。”,意為臣子應匡正君主的過失。
    • 漢代賈山《至言》中提到:“士傳言谏過”,指士人通過進言勸谏君主的過錯。
  2. 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曆史或正式文體,強調對上級(如君主、長輩)的規勸。
    • 例句(來自):“無忌雖未勸谏過修宮室之事,亦未逢君之惡。”
  3. 與現代的關聯

    • 該詞帶有鮮明的曆史色彩,現代多引申為對他人或自身錯誤的反思與修正。

相關建議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國語》《漢書》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谏過》

《谏過》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對過失、錯誤進行規勸和批評。

拆分部首和筆畫

《谏過》的偏旁部首是讠(訂字旁),總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谏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政治文化。在封建社會中,君主需要有賢臣進行谏言,以避免犯下錯誤。在朝廷中,賢臣通過谏言來規勸君主,指正錯誤,以利國家和民衆。

繁體

《谏過》的繁體字為「諫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谏過》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形狀和現代字體差别不大。

例句

他勇敢地給領導寫了一封《谏過》的信件,指出了領導的過失,并提出了改進的建議。

組詞

勇谏、谏言、過失、注意、規勸、批評等。

近義詞

規勸、勸告、批評、指責。

反義詞

贊許、稱贊、誇獎、表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