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微痾 ”。小病。 三國 魏 應璩 《與陰中夏書》:“乃知郎君頓微疴,告祠社神。将有祈福,聞之悵然。” 宋 陸遊 《病中絕句》:“造物今年憫我勞,微痾得遂閉門高。”
“微疴”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ēi kē,其核心含義為小病,屬于書面語,常見于古典文學或正式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集。
《微疴》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指疾病或痛苦的程度比較輕微、不嚴重。
《微疴》的拆分部首是「疒」和「口」。其中,「疒」是獨立的部首,表示與疾病相關;「口」則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與口腔或言語有關。根據拆分部首的不同,我們可以知道《微疴》是一個與疾病或不適有關的詞彙。漢字的書寫一般使用筆畫來計算,但對于這個詞,它的總筆畫數為12。
《微疴》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來源于古代漢字的演變。在繁體中,「疴」字在右側多了一個「疒」部分,與簡體中的「疒」有所變化,因此在繁體中寫作「疴」。其繁體字形為「微」和「疴」的組合。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微疴」這個詞可能以古文形式來書寫。其具體寫法可能根據不同時期的變化而有所差異,因此很難給出準确的古代寫法。但可以大緻猜測,可能會用到一些古代漢字的組合或者簡化形式。
1. 雖然他感到有些微疴,但仍堅持參加了比賽。
2. 她的微疴沒能阻止她前行的腳步。
3. 這隻是個微疴,沒什麼好擔心的。
相關的組詞有:
- 微弱:指程度非常低、很小很小的情況。
- 微小:指非常細小、極其微量的情況。
- 微不足道:形容事物的重要程度或價值非常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 輕微:指事物的程度很輕、很小,但還能被察覺到。
近義詞:
- 微弱、微小、微不足道、輕微
反義詞:
- 重病、嚴重、重要、嚴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