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尾館的意思、牌尾館的詳細解釋
牌尾館的解釋
太平天囯 安置城中老弱病殘男子的機構。 清 謝介鶴 《金陵癸甲紀事略》:“ 周才太 僞巡查,性不好殺。見老而無依者,輒憐之,請於賊,議立‘牌尾館’,使殘廢者守館,老病使掃街道,拾字紙,亦不打仗。” 牟安世 《太平天囯》第三章第二節:“男館又分為‘牌面館’與‘牌尾館’;城中凡男子十六歲至五十歲,謂之牌面,馀為牌尾。”亦省稱“ 牌尾 ”。 清 馬壽齡 《金陵癸甲新樂府·牌尾館》:“不文不武窮無歸,賴有牌尾猶可依,老弱廢疾并一館,二十五人數剛滿。”
詞語分解
- 牌的解釋 牌 á 用木闆或其他材料做的标志:門牌。路牌。牌子。牌匾。牌價。 憑證:金牌。銀牌。腰牌。 産品的商标:名牌貨。 古代兵士在戰争時或現代警察在驅散示威者時用來遮護身體的東西:盾牌。擋箭牌。 娛樂或 *
專業解析
“牌尾館”是中國曆史上太平天國時期特有的一種基層組織單位,專指太平軍中收容、安置老弱病殘人員的機構或場所。其名稱由“牌尾”和“館”兩部分構成:
-
牌尾:
- 字面含義:“牌”指太平天國“兩司馬”所轄的基層單位(一“兩”轄25家或25人,設“兩司馬”管理);“尾”指末尾、末端。
- 引申含義:在太平天國的軍事和社會組織中,“牌尾”特指軍隊或社會組織中因年齡(老幼)、健康(傷病、殘疾)等原因,無法承擔主要作戰或生産任務的成員。他們是隊伍中的非戰鬥人員或輔助人員。與之相對的是能承擔主要任務的“牌面”。
-
館:
- 在太平天國語境下,“館”不僅指物理場所(如房屋、院落),更指一種行政管理和生活組織的單位。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南京)後,推行“館衙制度”,将城市居民和軍隊按性别、職業、身份等分别編入不同的“館”或“衙”中進行管理,實行軍事化或半軍事化的集體生活。“館”既是居住地,也是生産、管理的基本單元。
“牌尾館”的詳細意思:
因此,“牌尾館”指的就是太平天國設立的,專門用于收容、管理和安置“牌尾”人員(即老、弱、病、殘、幼等非戰鬥或非主要勞動力)的特定機構或集體生活單位。其主要功能和特點包括:
- 安置對象:主要是太平軍将士家屬中的老人、兒童、傷病員、殘疾人,以及軍隊中因傷、病、殘失去戰鬥力的士兵。
- 組織管理:隸屬于太平天國的基層行政和軍事組織(如“兩”),由指定的負責人管理,負責這些人員的日常生活、基本照料和紀律維持。
- 生活形式:實行集體生活,成員通常居住在一起,由“館”統一提供基本口糧和物資(按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的理想是平均分配)。
- 輔助任務:雖然牌尾成員無法承擔主要作戰或重體力勞動,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可能被組織從事一些輔助性工作,如後勤雜役、照料傷員、簡單的手工生産等。
- 社會功能:是太平天國試圖解決隨軍家屬和傷殘人員安置問題、維持軍隊士氣和内部穩定的重要措施,體現了其戰時軍事共産主義的組織形式。
“牌尾館”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特有的制度産物,是太平軍及其控制區域内,專門用于集中安置和管理老、弱、病、殘、幼等非主要戰鬥力或勞動力成員的基層單位(“館”)。它反映了太平天國獨特的軍事化、集體化的社會組織模式和對特定人群的安置策略。
參考來源:
- 羅爾綱著《太平天國史》:這部權威史學著作詳細論述了太平天國的各項制度,包括其獨特的軍事組織和社會管理結構,其中對“牌尾”、“牌面”及“館衙制度”有明确記載和分析。
- 太平天國官方文獻《天朝田畝制度》:作為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其中雖未直接出現“牌尾館”一詞,但規定了“鳏寡孤獨廢疾免役,皆頒國庫以養”的原則,為設立類似“牌尾館”的機構安置弱勢群體提供了政策依據。
-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藏《賊情彙纂》等清方記載:清代官方編纂的關于太平天國的情報彙編(如張德堅《賊情彙纂》),詳細記錄了太平軍的組織、制度、稱謂等,是研究“牌尾館”等機構的重要一手史料來源。
- 《漢語大詞典》相關詞條(如“牌尾”、“館”)釋義及引例:雖然《漢語大詞典》可能未直接收錄“牌尾館”詞條,但其對“牌尾”、“館”在太平天國語境下的特殊含義有明确解釋,并引用相關曆史文獻作為書證,為理解“牌尾館”的構詞和含義提供了語言學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牌尾館”一詞有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言演變來理解:
一、太平天國時期的機構(曆史含義)
根據,該詞指太平天國政權設立的專門安置老弱病殘男子的機構:
- 人員構成:收容16歲以下、50歲以上男性,以及殘疾、患病者(《金陵癸甲紀事略》記載)。
- 職能:承擔非戰鬥任務,如清掃街道、管理文書等,避免參與前線作戰。
- 管理方式:每館約25人,由專人統一管理,體現太平天國早期的社會組織形态。
二、現代成語中的比喻義(語言衍生義)
顯示該詞衍生為成語,含義發生轉變:
- 字面來源:源于棋牌室的末位座位,傳統上按實力或地位排列座次。
- 引申意義:比喻處于邊緣地位、能力較弱或不被重視的人或事物(如團隊中承擔輔助角色者)。
補充說明
兩種含義的差異源于語境變化:前者是特定曆史名詞,後者是語言使用中的比喻擴展。研究相關文獻時需注意區分具體語境,例如涉及太平天國制度時需參考《金陵癸甲紀事略》等清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備論搏膺長命鎖常式産業工人齒禮丑表功冬令椴木碓梢怼險惡貫禍盈高曉聲涵義槐安夢花帽軍毀惡活剝生吞火鳥見風使帆堅彊解人頤寂嘿積痾靜點金琯矜善雞皮疙疸九淵赍志以沒絶電磊落不覊兩界會子廉選靈鵲填河曆說落賬毛鄭麪坊木碗飄移潑命跄跭欠款企遲晴旭驲遞生死醉夢雙赢瞬目粟飯通屬萬緒千頭魏公子微谏五諸侯纖阿鄉部相法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