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絲發的意思、絲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絲發的解釋

(1).如絲之發。《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歌三》:“宿昔不梳頭,絲髮被兩肩。”

(2).猶絲毫。形容細微。《後漢書·南匈奴傳》:“往者雖有和親之名,終無絲髮之効。”《魏書·律曆志上》:“臣年垂七十,日就衰頽,恐一朝先犬馬,竟無絲髮之益。”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嘗自謂於聖人之道,有絲髮之見焉。” 明 唐順之 《送邑令李龍罔擢戶部主事序》:“絲髮無耗於國,而百萬有益於民者,凡四五條。”

(3).指細微事物。《晉書·庾羲傳》:“臣受恩奕世,思盡絲髮。” 宋 範仲淹 《奏上時務書》:“以進藥石為虛言,以陳絲髮為供職。” 清 唐孫華 《宋堅齋刑部齋中觀南巡圖恭紀》詩:“大包嶽瀆穿冥涬,細摹絲髮窮毫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絲發”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1. 字面含義
    指如絲般細密的頭發,形容頭發柔細光澤。例如《樂府詩集·子夜歌》中“絲發被兩肩”,描繪了女子長發披肩的形象。

  2. 比喻細微程度
    引申為“絲毫”,表示極其微小的事物或差異。如《後漢書》用“終無絲發之効”形容和親政策未産生任何細微效果,《晉書》則以“思盡絲發”表達竭力報恩的态度。

  3. 文學與日常用法

    • 古籍用例:常見于強調事物細微差别,如宋代曾鞏“有絲發之見”描述對聖人之道的微小見解。
    • 現代場景:可用于形容差異微小(如“絲發之差”)、變化輕微或細節精密(如“細摹絲發”)。

讀音注意:該詞存在“sī fà”與“sī fā”兩種讀音争議,但結合《漢典》等權威來源,建議讀作“sī fà”。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絲發的意思

《絲發》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極細微的毛發顫動,比喻非常小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絲發》的拆分部首是“纟”和“發”,其中“纟”是纖維的意思,表示細長的東西;“發”表示細小、輕微。《絲發》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絲發》一詞最早出自《莊子·養生主》:“善蛇者,脫于泥塗而食貧鼠;善鼠者,齧于椽糟而食絲發;善人者,背于道德而食無求。”這裡用來形容世間最微小的東西。

繁體

繁體字“絲發”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沒有繁體字的劃分,所以“絲發”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他提筆就寫,絲發分明。

2. 鐘聲響起,掌聲如雷,這個小小的成就在大家心中注定是絲發一線的差距。

組詞

絲線、絲綢、發端、發揚光大。

近義詞

麻痹、細微、微不足道。

反義詞

豐盛、重大、重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