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中原的意思、問鼎中原的詳細解釋
問鼎中原的解釋
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遊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詞語分解
- 問鼎的解釋 春秋時、楚莊王陳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示威。周派使者慰勞,;楚子楚莊王問鼎之大小輕重;,意思是說楚莊王有奪取周朝天下的意思見《左傳;宣公三年》。後來用;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也指在某方面取勝 有問鼎之心
- 中原的解釋 ∶指黃河中下遊地區 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北虜僭盜中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平原;原野詳細解釋.原野之中。《詩·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鄭玄 箋:“中原,原中
網絡擴展解釋
“問鼎中原”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和背景:
一、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比喻企圖奪取政權或統治天下,帶有争奪最高權力的政治野心。
- 詞義分解:
- 問:詢問,暗含試探、挑戰之意;
- 鼎:古代三足兩耳的禮器,夏禹所鑄九鼎象征九州,後成為國家政權的象征;
- 中原:黃河中下遊地區,代指中國疆域的核心地帶。
二、曆史典故
典故出自《左傳·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
- 事件背景:楚莊王北伐陸渾之戎後,陳兵周朝都城洛邑附近,向周王室使者王孫滿詢問九鼎的輕重。
- 深層意圖:鼎為周天子專屬禮器,楚王此舉實為觊觎王權,顯露取代周室的野心。王孫滿以“在德不在鼎”回應,強調治國需以德而非武力。
三、文化象征
- 九鼎意義: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代表天命所歸的合法統治權。
- 後世引用:常用于形容軍事割據勢力或政治集團的争霸行為,如近代史中張作霖等軍閥的野心。
四、現代用法
- 語境範圍:多用于曆史評論、政治分析或競争性場景(如商業、體育),表示争奪主導地位。
- 例句:
“這家科技公司通過創新研發,意圖在人工智能領域問鼎中原。”
五、相關成語
- 近義詞:逐鹿中原、圖謀不軌
- 反義詞:安分守己、偏安一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問鼎中原》
《問鼎中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或勢力力求稱霸中原,争奪統治權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為“門”和“鼎”,其中“門”部為左邊的部分,而“鼎”部為右邊的部分。
拆分得到的筆畫數分别是4畫和12畫。
來源和繁體
《問鼎中原》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曆史上的戰國時期,當時各個國家為了争奪中原的統治權,互相争鬥不已。《戰國策·趙策一》中有記載:“定中原,胡服騎射,骁甲利兵,則四國豈敢不服于趙?”
這個成語沒有繁體字形式,因為《問鼎中原》這樣的書寫形式是在簡化字之後才出現的。所以,在繁體字中,仍然保留着《問鼎中原》這樣的書寫形式。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史書的記載,古時候《問鼎中原》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是:“問鼎中原”。這種寫法是以繁體字為基礎,使用繁體字的形式來寫,同時也如今的書寫形式中一樣,采用了簡化字的寫法。
例句
1. 這位年輕的企業家正在努力奮鬥,他的目标是問鼎中原,成為行業的領軍人物。
2. 這場政治鬥争中,各方勢力都在力圖問鼎中原,争奪掌控權。
組詞
1. 問鼎:意為争奪權力,力求成為領導者。
2. 中原:指中國的中部地區,也是指中心地帶。
近義詞
争霸、稱雄、統治
反義詞
屈居、屈服、被征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