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猕猴池的意思、猕猴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猕猴池的解釋

梵語意譯。即 猴池 。在古 印度 毘舍離 庵摩羅園 側,傳說往昔猕猴共集,為佛穿池,故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吠舍厘國》:“其西北有窣堵波, 無憂王 之所建也,傍有石柱,高五六十尺,上作師子之像。石柱南有池,是群獮猴為佛穿也,在昔 如來 曾住於此。”按,此故事又見《四分律》卷二。今 印度 著名的 桑奇 (Sanchi)北門石柱上尚有這一傳說的浮雕。參見“ 猴池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猕猴池是佛教文化中的曆史地名,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猕猴池是梵語意譯詞彙,指古印度毘舍離(今印度比哈爾邦)庵摩羅園附近的一處水池。其名稱源于佛教傳說:曾有猕猴群集為佛陀挖掘水池,故得名。

二、傳說與記載

  1. 佛教典故
    據《四分律》卷二記載,佛陀在毘舍離傳法時,猕猴主動為佛陀開鑿水池供其使用,後成為佛教傳播的重要地點。
  2. 玄奘的記述
    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吠舍厘國》中提到,猕猴池旁有無憂王(阿育王)所建佛塔及石柱,柱頂雕刻獅子像,池南側為佛陀曾駐留之處。

三、文化與遺迹
該傳說在印度桑奇大塔北門石柱浮雕中有直觀呈現,印證了佛教藝術對曆史事件的記錄。此外,唐代詩人王勃在《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中以“猴池”代指佛寺,可見其文化象征意義。

總結
猕猴池既是佛教曆史遺址,也是體現動物護法信仰的典型符號,兼具宗教與藝術研究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猕猴池的意思

猕猴池,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養有猕猴的池塘或場所。

猕猴池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猕猴池的部首是犬(犭)和氵(氵),共有11個筆畫。

猕猴池的來源

猕猴池在古代文獻中稱為“猕猴泸”,最早見于《漢書·劉向傳》:“猕猴泸,皆女官,仆已豔色。”後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猕猴池”。

猕猴池的繁體字

猕猴池的繁體字為「獼猴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猕猴池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猕猴泸」。

猕猴池的例句

1. 遊客們聚集在猕猴池旁,觀賞着猴子們的活潑玩耍。

2. 這個城市的動物園有一座特别設立的猕猴池,供猕猴們自由活動。

猕猴池的組詞

猕猴、猕猴山、猕猴園。

猕猴池的近義詞

猴山、猴園、猴場。

猕猴池的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