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缿筒的意思、缿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缿筒的解釋

見“ 缿筩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缿筒”是古代官府用于接收舉報或告密文書的器具,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定義與功能

缿筒(拼音:xiàng tǒng)是漢代的一種特殊容器,主要用于匿名舉報或投遞告密信件。其設計特點是“口小,可入而不可出”,類似現代的舉報箱,确保投遞内容不被取出或篡改。

2.結構與材質

3.曆史背景

西漢官員趙廣漢任颍川太守時,為打擊地方豪強勢力,首創缿筒制度。百姓可将記載罪行的書簡投入其中,既保護舉報者隱私,又便于官府收集證據,成為我國最早的“舉報箱”。

4.文學記載

宋代詩詞中多次提及缿筒,如劉克莊《鵲橋仙》中“蒲鞭漸弛,缿筒漸少”,側面反映了其在古代社會治理中的角色。

缿筒是古代司法制度的重要工具,兼具實用性與保密性,體現了早期匿名舉報機制的雛形。其名稱和功能在《漢書》及後世文獻中均有明确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缿筒

缿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思指的是一種用來盛放織品、紡織品的大筒子。它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缿和筒。下面分别來拆分這兩個漢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缿:由“糸”和“艸”兩個部首組成,總共由16畫組成。

筒:由“竹”和“⺮”兩個部首組成,總共由12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缿筒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紡織行業,用來指代一種特殊的容器。在繁體字中,缿筒的寫法為“綍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缿的古代寫法為“纕”,而筒的古代寫法為“筩”。這些古代寫法在今天的常用字中已經很少見到。

例句

1. 傳統的手工紡織業使用缿筒來織布。

2. 這個村莊保存了許多古代的織造工具,包括缿筒。

3. 缿筒被用于制作大型的紡織品。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缿帶、缿篾、缿綿。

近義詞:筒子、糸、織品。

反義詞:裁剪、剪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