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ll;little] 极小;非常小
微小的尘埃
(1).细小;极小。《荀子·非相》:“ 叶公子高 ,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 杨倞 注:“微,细也。” 秦牧 《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就拿鲜花来说吧,它们各有花冠上微小的纤毛。各有花青素。”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五章:“只有这样,才能在巨大的危险的阴影里,抓住微小的生还希望。”
(2).指事物之细小者。《礼记·经解》:“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记下》:“至如 班固 叙事,微小必书。”
"微小"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表示极其细小、规模或程度很低的意思,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体积或数量极小
指事物在物理空间上极其细小或数量极少。
例: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小颗粒。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52页。
未找到可验证的在线链接,建议参考纸质版或权威数据库如中国知网(需订阅访问)。
程度或影响微弱
形容抽象事物的作用、变化或意义不显著。
例:微小的进步仍需鼓励;此事影响微小。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第4367页。
未提供公开在线版,可查阅图书馆馆藏资源。
常与"不足道""不值一提"连用,凸显事物轻忽性。
例: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年,第1389页。
出版社官网未开放全文,可参考国家标准术语数据库(部分免费)。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指出:
"微"本义为隐蔽行走(《说文解字》),后衍生出"细小""轻微"义;"小"与"大"相对,二者复合后强化了"极小"的含义,常见于先秦文献如《庄子·秋水》"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以"微小"喻无形之道)。
来源: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2002年版,第1256页。
可查阅中华古籍数据库(部分公开资源)。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平台获取原始文献以进一步验证。
“微小”是一个形容词,指事物在体积、数量、程度、重要性等方面非常小,通常强调“小到几乎可以忽略”或“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察觉”。以下是具体解析:
物理层面
指体积、面积、尺寸极小,如“微小的尘埃”“微生物”。这类用法常见于自然科学领域,强调肉眼难以辨识的细小存在。
抽象层面
表示程度轻微或影响微弱,如“微小的进步”“微小的希望”。此时多用于描述抽象概念,暗示虽小但可能具有潜在意义。
数量或规模
用于描述数量极少或规模极小的事物,如“微小的利润”“微小的团队”,常带有对比或强调“不足”的语境。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场景,我将为您分析其语义侧重。
班汉倍半长利衬甲赤野抽印龡豳狄牙董帷斐济风鲠冯铗冈坂咯叽膈肢窝恭奴冠弁河清卒鸿延角膜交让木截舌槿艳九液开芭烙饼剌子烈属理理马八六慢黩毛悚孟什维克面分鸣鹤舟明码愍救密札札蒲龛气触轻盖岐山齐希特七支闪点实施师田谥议失载薯蓣堂尊蹄囓涂陌万家之侯猥集畏慑齆臭乌黑无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