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晚粳的意思、晚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晚粳的解釋

粳稻的一種。生長期長,成熟期較晚。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一·粳》:“粳稻六七月收者為早粳,止可充食,八6*九月收者為遲粳,十月收者為晚粳……晚粳得金氣多,故色白者,入肺而解熱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晚粳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晚粳是漢語中特指一類水稻栽培品種的農業術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典定義與漢字解析

晚粳(wǎn jīng)由“晚”與“粳”二字構成:


二、農學特性與地域分布

晚粳稻需≥150天生長期,適合溫帶或高海拔地區種植。例如:

  1. 耐寒性強:可適應秋季低溫,常見于中國長江中下遊及東北地區;
  2. 米質特征:直鍊澱粉含量較低(約14-18%),口感軟糯,如“南粳46”等品種(來源:《中國稻作學》,中國農業出版社);
  3. 栽培意義:作為雙季稻的第二季作物,對保障糧食産量有重要作用(來源:《作物栽培學各論》,中國農業出版社)。

三、語源與曆史記載

“粳”字最早見于漢代《說文解字》,注為“稻屬”;“晚粳”作為專業術語,在明清農書如《天工開物》中已有類似分類描述,稱“晚稻九月熟”(來源:《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科學出版社)。現代農學進一步細化其定義為光溫反應敏感的遲熟粳稻(來源:《水稻育種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與早/中粳的實踐區分

晚粳與早粳、中粳的核心差異在于:


結論:晚粳是水稻分類中成熟期最遲的粳稻亞種,兼具語言學的構詞邏輯與農學的科學定義。其權威解釋需綜合詞典釋義、農學特性及曆史文獻,以體現術語的完整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晚粳”是農業領域對粳稻品種成熟期的分類術語,具體含義及特點如下:

一、基本定義

晚粳指粳稻中成熟期較晚的品種,其生長期長,通常在十月收獲(如、4、7)。與早粳米相比,晚粳米米粒呈白色或蠟白色,腹白小且硬質粒多,品質更優(、12)。

二、特點對比

  1. 成熟時間:早粳米6-7月成熟,晚粳米8-10月成熟(、7)。
  2. 外觀與口感:晚粳米透明度低但質地更綿軟,適合煮粥;早粳米半透明,口感較硬(、12)。
  3. 産量與分布:主要産于中國東北、江蘇、湖北等地,産量低于籼米(、5)。

三、延伸價值

四、注意事項

不同地區對“晚粳”的稱呼可能略有差異,實際選購時可結合産地(如東北米、江蘇圓米)和米粒特征判斷。更多品種信息可參考農業類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闇短晻映敗俗傷風拔舉榜式邊鎖俵子碧鵶犀伯鸾德耀不孝長路仇首傳燭楚芝聰明過人大大大撓東薩摩亞都場發包豐榮更夫官勇鼓動詭數國相孤寺海南沈好頭腦懷蛟換錢殲夷嫁赀矜謹九虞空萊浪傳柳圈躶袒買榜漫戾悶絶納用驽犬袍褂愆旸青廓認息喪煞神龍見首神世十齋日霜娥糖紙套間騰骛騰踯晚婆婆烏闌遐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