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畏天知命的意思、畏天知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畏天知命的解释

谓知天命,识时务。《后汉书·冯异传》:“昔 微子 去 殷 而入 周 , 项伯 畔 楚 而归 汉 ……彼皆畏天知命,覩存亡之符,见废兴之事,故能成功於一时,垂业於万世也。”《晋书·宣帝纪》:“ 汉 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 权 之称臣,天人之意也。 虞 、 夏 、 殷 、 周 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畏天知命是汉语成语,指敬畏天道、顺应天命,体现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其释义及来源如下:

一、释义解析

  1. 畏天

    “畏”指敬畏、畏惧;“天”指自然规律或宇宙法则。合指对天道规律心存敬畏,不违背自然伦理。《汉语大词典》释“畏天”为“敬畏上天,顺从天意”。

  2. 知命

    “知”意为明了、通晓;“命”指天命、时运。即洞悉自身命运轨迹,坦然接受际遇。《古代汉语词典》注“知命”为“懂得天命,安于处境”。

  3. 整体含义

    强调顺应自然法则与人生规律,不强行违逆。如《后汉书》载冯异“畏天知命”,指其审时度势、顺应时局。

二、典籍溯源

三、文化内涵

该成语凝结中国传统哲学中“敬天”“安命”思想,倡导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理性处世,兼具谦逊与豁达的处世态度,至今仍用于赞许顺应时势、通透豁达之人。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后汉书·卷四十三·冯异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畏天知命”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析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1. 历史文献:

    • 最早见于《后汉书·冯异传》,记载东汉将领冯异的故事。他因谦逊低调被称为“大树将军”,被认为体现了“畏天知命”的品格。
    • 《晋书·宣帝纪》进一步引申,将夏、商、周三代君主的行为解释为“畏天知命”的表现。
  2. 典故核心:
    成语常用于形容识时务、明大势的人物,强调在历史变迁中审时度势,而非消极接受命运。


用法与近义词


延伸理解

该成语融合了儒家“天命观”与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既包含对天道的敬畏,也隐含对人事变迁的理性判断。例如,冯异在乱世中选择明主并谦退不争,被视为“畏天知命”的典范。

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后汉书》《晋书》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廛百里宰谤箧罢朽閟气钵授簿听采暖成粒初醮楚肆短吃少穿恶运芳俎丰功伟业赶乡邻獦牂耗竭豪赡黑彪画肚黄罴花绣郊礼教益戒朝九牛一毛军棍勘契林林总总隶省卖方市场茂遂马爬鸟强耙梳捧日营平皋娉纳凭重批示汧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请粟青蒜清微三纸无驴少气生势施炮授甲特派条款外照尾梢威械小爬虫小驷协力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