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勢的意思、官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勢的解釋

(1).國勢;國力。《資治通鑒·魏文帝黃初五年》:“ 謖 ( 馬謖 )曰:‘ 南中 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内虛,其叛亦速。’” 胡三省 注:“ 漢 俗謂天子為縣官,亦謂為國家。官勢,猶言國勢也。”

(2).官吏的權勢。《好逑傳》第一回:“數日前,忽有一個豪富大官府,看見他妻子生得美貌,定要娶她。她父母不肯,那官府惱了,因倚着官勢,用強叫許多人将女子擡了回去。” 魯迅 《華蓋集續編·學界的三魂》:“總而言之;那靈魂就在做官--行官勢,擺官腔,打官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官勢”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官員的權勢
    指官員所擁有的權力和影響力,常用來描述官員利用職位形成的威懾力或對社會的控制力。例如《好逑傳》中提到的“倚着官勢強搶民女”,魯迅也提到“行官勢,擺官腔”等濫用職權的現象。

  2. 國勢/國力
    在曆史文獻中,“官勢”偶爾被引申為國家的整體實力或局勢。例如《資治通鑒》中記載馬谡分析南中地區叛亂時提到“官勢内虛”,胡三省注釋為“國勢”。


二、使用場景

  1. 文學與曆史
    多用于古典小說或曆史著作,描述官員濫用職權或國家局勢,如《好逑傳》中的強占民女案例。

  2. 社會批評
    現代語境下,常帶有貶義,用于批評官僚主義或權力腐敗現象,如魯迅對“學界三魂”的諷刺。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好逑傳》等原文,或查閱漢語詞典的詳細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官勢

官勢是指官員的地位和影響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官勢的拆分部首是宀和力,部首宀表示"宀字旁",力表示"力氣"。官勢的總筆畫數為16筆。

來源

官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官員有不同的等級和地位,他們的勢力和影響力也不同。因此,人們使用"官勢"來描述官員的地位和影響力。

繁體

官勢的繁體寫法為 "官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關于官勢,古代的文字表達方式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含義并未改變。

例句

1. 他擁有很高的官勢,所以被人們尊重和服從。
2. 這位官員因為失去了官勢而變得無足輕重。
3. 官勢不是永久的,聰明的官員懂得如何保持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組詞

1. 官紀:指官員行為規範和記錄制度。
2. 勢力:指某一人或組織在一定範圍内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3. 官威:指官員的聲威和權威。

近義詞

地位、勢力、影響力

反義詞

平民、弱勢、無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