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色如豹之鼠。 清 吳偉業 《贈遼左故人》詩之四:“垂來文鼠裝綿暖,射得寒魚入饌鮮。” 清 徐芳 《<書影>序》:“夫文鼠之異,彭猴之怪, 終軍 、 陸敬叔 識之。”按,《爾雅·釋獸》:“豹文鼮鼠。” 郭璞 注:“鼠文彩如豹者, 漢武帝 時得此鼠,孝廉郎 終軍 知之,賜絹百匹。”
“文鼠”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字義拆分:
文獻出處:
多用于古文或學術讨論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常見于古籍注解或文化研究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動物分類或文獻案例,可參考《爾雅》等典籍。
《文鼠》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學問高深或文采出衆的人。它通常指代一個以學文為樂趣的人,學問淵博、才思敏捷。
《文鼠》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文(文部)和鼠(鼠部)。其中,文的部首是文(文言)部,鼠的部首是鼠部。根據部首組合,可以分别找到它們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數:文(4畫)和鼠(13畫)。
《文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馮夢龍在該小說中以《文鼠聞風》形象地描繪了一個聰明才智的人物。
《文鼠》的繁體字為「文鼠」。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文鼠」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具體寫法因時代、書法家和地域而異,也受到個人的藝術風格影響。但整體來說,古代漢字《文鼠》的基本結構和現代寫法相差不大。
1. 他讀書學問很多,真是一隻真正的《文鼠》。
2. 這個年輕的作家才華橫溢,實在是一隻了不起的《文鼠》。
「文鼠」這個成語沒有常見的組詞。
1. 才子 - 形容有才華和學問的人。
2. 學富五車 - 形容學識淵博的人。
3. 靈魂人物 - 形容聰明才智、智慧出衆的人。
無學之人 - 形容缺乏學問和才能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