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方〉
(2) [silent;steady;peaceful;quiet]∶安靜;安穩
過消停日子
(3) [stop;rest]∶停止;歇
他在監獄服刑期間,仍然惹事生非,從未消停
(4) [calm;unhurried]∶從容,不匆忙
他們家的房舍極是寬敞的,咱們且住下,再慢慢的着人去收拾,豈不消停些?——《紅樓夢》
(1).停止;停歇。 宋 王明清 《揮麈餘話》卷二:“ 張太尉 道:‘我虜劫舟船,盡裝載步人老小,令馬軍便陸路前去。’ 俊 道:‘且看國家患難之際,且更消停。’”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二折:“莫消停,疾進發。”《水浒傳》第五十回:“既然大官人不肯落草,且在山寨消停幾日,打聽得沒事了時,再下山來不遲。” 冰心 《關于女人·我的學生》:“你看 S 像不像一隻小貓,沒有一刻消停安靜!”
(2).安靜;安穩。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喚官身當祗應,幾曾得片時間心上消停,不付能有一日剛寧靜。”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地主舍命舍財不舍槍。槍不摳盡,太平日子也過不消停。”
(3).從容;舒徐。《西遊記》第二四回:“消停些兒;有話慢説不妨,不要胡説散道的。”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你便消停些,選個像樣的女婿也好,為甚麼這等着忙?”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五章:“ 世富老大 ,從外表上看來,空手提着煙鍋,走路很消停的樣子,好像他沒有什麼事情。”
“消停”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用法如下:
安靜、安穩
指環境或狀态沒有喧鬧、無幹擾。例如:“風停了,海面也消停了”。
補充:常用于描述生活平靜,如“過消停日子”。
停止、歇息
表示動作或事件的終止。例如:“兩人争吵後終于消停下來”,或“他在監獄服刑期間從未消停”。
從容、不急促
形容做事有條不紊。如《紅樓夢》中提到的“收拾房舍,豈不消停些”。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來源。
消停(xiāo t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物保持安靜、平靜、不動的狀态,不引起幹擾或騷動。
消停的部首是“廣”(guǎng),拆分成四個筆畫。
“消停”一詞最早來源于《莊子·逍遙遊》,意指安然和平舒適地生活。繁體字為「消騒」。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消永”(xiāo yǒng),意為永久地安然平靜。
1. 她在家裡享受着一個人的消停。
2. 最近的工作太忙了,我非常渴望能夠找到一些時間來消停一下。
安靜、平靜、甯靜、閑適、舒適、靜谧
安甯、甯靜、閑適、靜谧
喧鬧、嘈雜、忙碌、繁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