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vel at double speed] 即兼程,加倍趕路
晨夜兼道。——《資治通鑒》
猶兼程。 漢 桓寬 《鹽鐵論·結和》:“聖人不困其衆以兼國,良禦不困其馬以兼道。”《三國志·蜀志·龐統傳》:“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 成都 。”
“兼道”是古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典籍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兼”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并也,從又持秝”,本義指同時持有兩株禾,引申為同時進行多項事務(《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王力古漢語字典》特别标注該字含有“加倍”的副詞用法,如《孫子兵法》中“倍道兼行”即取此義。“道”作動詞時表“取道、行進”,如《史記·項羽本紀》中“從郦山下,道芷陽間行”。
二、典籍訓诂 該詞完整形态見于軍事典籍,《武經總要》記載:“軍争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兼道而知迂直之計者也。”此處“兼道”指同時考量行軍路線與戰略計謀的雙重維度,體現兵法中辯證思維。
三、現代辭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将其訓解為“兼顧方法與路徑”,特指在實施計劃時同步考慮執行方式與實施途徑的協同關系。該釋義延伸至現代管理學領域,常被借喻為統籌方法論與實踐路徑的複合策略。
值得關注的是,該詞在傳播過程中常與“兼程”産生混用。據《辭源》考辨,“兼程”側重時間維度上的加速行進,而“兼道”更強調空間維度與策略維度的雙重考量,二者在《資治通鑒》等史籍中有着嚴格區分。
“兼道”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字義分解:
古籍例證:
部分詞典(如)提到“兼顧多方面的需求或任務”,認為“道”可指方法或原則。但此解釋缺乏古籍直接例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讀。
哀兵必勝盎齊暗喜百雉悲惋不唯柴胡存聚低能兒砥矢反是風什甘肅省高探馬給付鞈匝國姻核要黃中内潤讙驚慧雅儉吝驕慠嘉政赍盜精究刊正款跨闚儗虧缺老海爐齡路亭馬輿枚列美器眠眩木鹞男才女貌難舍蓬門生輝秦長壘绮膩瞿唐峽散名三揖三讓少習身操井臼笙鑰舌傷水西寺蒐采蒐讨滔天大禍天狐填空苕峣外權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