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種菌類植物,寄生于蟬的幼蟲體上。幼蟲死後,菌抽莖成長,頂端有花茸生,故又稱蟬茸。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 成都 有草名蟬花。今有乾者,視之,乃蟬額裂面抽莖,上有花。善治目,未知如何用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三·蟬花》﹝集解﹞引 唐慎微 曰:“蟬花所在有之,生苦竹林者良。花出頭上,七月采。”
(2).蟬的一種。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三·蟬花》:“花冠以像名也……古俗謂之胡蟬, 江 南謂之螗, 蜀 人謂之蟬花。”
蟬花是一種兼具生物特性和藥用價值的特殊生物體,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本質與形成
蟬花是麥角菌科真菌(如蟬拟青黴)寄生在蟬類若蟲體内的複合體,學名Cordyceps Sobolifera。其形成過程為:蟬幼蟲被真菌感染後,菌絲吸收蟲體營養,最終幼蟲僅剩軀殼,菌體頂端長出子座并分枝開花,形似皇冠,故别名“冠蟬”。
外觀特征
蟲體表面覆蓋灰白色菌絲,子座呈細長圓柱形,頂端膨大,顔色多為黑褐色,孢子粉呈乳黃色。
主要分布于中國四川、雲南等竹林茂密地區。根據寄主不同,野生蟬花可分為感染竹蟬的“金蟬花”和其他蟬類的普通蟬花。
傳統功效
中醫認為其性甘寒,可疏散風熱、明目退翳(改善目赤腫痛)、熄風止痙(緩解小兒驚風),常用于治療發熱、夜啼等症。
現代研究
具增強免疫力、抗疲勞、調節内分泌、保護心血管及潛在抗腫瘤作用,對女性月經不調、更年期症狀有一定緩解效果。
在民間傳說中,蟬花象征吉祥與長壽,常作為饋贈禮品傳遞祝福。其生物特性與冬蟲夏草類似,但寄主和成分存在差異。
提示:如需了解蟬花的食用方法或禁忌,建議查閱中醫典籍或咨詢專業醫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