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片甲無存的意思、片甲無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片甲無存的解釋

一片铠甲都沒保存下來。形容全軍覆沒。同“片甲不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片甲無存”是一個形容戰敗慘狀的成語,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軍隊徹底覆滅,無一兵一卒幸存。字面意思是連一片铠甲(士兵的裝備)都沒能保存下來。

二、出處與典故

  1. 明代梁辰魚《浣紗記·交戰》中首次出現:“殺得他隻輪不返,片甲無存……”。
  2. 明代小說《封神演義》第九十一回也有引用:“末将明日使姜尚無備,再殺他個片甲無存。”。

三、用法與特點

四、示例

  1. 這場戰役中,敵方精銳被我軍圍剿,最終片甲無存。
  2. 商戰中若策略失誤,可能導緻企業資金鍊斷裂,甚至片甲無存。

拓展:成語中的“甲”代指士兵裝備,凸顯古代戰争文化中對軍事力量的具象化表達。如需更完整典故,可參考《浣紗記》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片甲無存》的意思

《片甲無存》是一個成語,意為一片兵器都沒剩下,形容慘敗至盡、毫無餘地的情況。當一個軍隊或個人在戰鬥中失去所有武器和裝備,無法再進行抵抗時,就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片甲無存》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片(片刀),甲(甲殼蟲),無(無門)。其中,片部的拆分可以得到三個筆畫(一畫),甲部的拆分可以得到五個筆畫(乙、丁、七、八、共),無部的拆分可以得到四個筆畫(弋、玄、井、二)。整個成語的總筆畫數為12個。

來源和演變

《片甲無存》最早出現在《資治通鑒》的記載中,當時描述的是南北朝時期南朝梁與北朝魏之間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梁軍全軍覆沒,沒有一個人逃生,所有的武器和裝備也被敵軍奪走。這場戰役的慘敗情況被形容為“片甲無存”,後來逐漸演變為成語。

繁體字

《片甲無存》(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但《片甲無存》這個成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差異。

例句

1. 在那場戰役中,我軍損失慘重,片甲無存。

2. 經曆了連續的挫折,他望着眼前的殘局,感到自己已經片甲無存。

組詞

1. 片刻:短暫的時間。

2. 片面:隻從一個方面或一個角度來看,不全面。

3. 甲醇:一種有機化合物。

4. 無名氏:名字不為人所知的人。

近義詞

1. 一敗塗地

2. 潰不成軍

反義詞

1. 揚眉吐氣

2. 勢如破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