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爵位與名號。《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諸侯雖有畔亡,而復歸;輒復故位號,不誅也。”《南史·後妃傳序》:“六宮位號,前史代有不同。” 唐 劉知幾 《史通·題目》:“自餘 陳涉 、 張步 、 劉璋 、 袁術 ,其位號皆一一具言。”
“位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位號”主要指爵位與名號,常用于描述古代社會中的等級制度。例如《史記》提到諸侯叛亂後若歸順,可恢複原有“位號”。該詞由“位”(官職、地位)和“號”(名稱、稱號)組合而成,強調身份與稱謂的結合。
需注意與“號位”的區别:“號位”更側重具體職位或位置(如古代官員職務),而“位號”強調等級與名號的結合。
“位號”核心含義圍繞古代等級制度展開,兼具曆史厚重感與現代引申可能。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南史》等文獻原文。
位號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人或事物在某個群體中所占的位置或身份地位。
位號的拆分部首是卩,并且它可以拆分成8個筆畫。
位號一詞源于漢語,屬于漢字詞彙。在繁體字中,位號的寫法為「位號」。
在古時候,位號的寫法并非統一。因為漢字演變過程中的曆史原因,不同的朝代和地區對于漢字的寫法會有所不同。但位號的基本意義一直保持一緻。
1. 在團隊中,他擔任着重要的位號,負責決策和協調工作。
2. 學校的學生會選舉了新的主席,他将擔任這個重要的位號。
組詞:職位號、學號、座位號
近義詞:地位、身份、等級
反義詞:廢位、下位、退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