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删除;删去。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五代史五·司天考一》:“ 羲叟 既盡見之,而此考仍闕而不言,殆 歐 公厭其繁重而删棄之耳。” 郭沫若 《論詩三劄》:“ 孔子 對 南子 是要見的,‘淫奔之詩’他是不删棄的,我恐怕他還是愛讀的。” 阿英 《從<拷紅>談起》:“今本《紅娘》卻将前一段的中心内容删棄了。”
删棄是漢語中的複合動詞,由“删”和“棄”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通過篩選後删除并舍棄無用或多餘的内容。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及使用場景展開說明:
本義為“剔除文字”,《說文解字》釋為“剟(duō)也”,即用刀削除竹簡上的錯字,引申為有選擇性地去除。
甲骨文象雙手推簸箕倒棄垃圾,本義為“抛棄”,強調徹底丢棄無用之物。
“删棄”融合二者,指經過甄别後,将不需要的部分删除并抛棄,如《漢語大詞典》釋義:“删除廢棄”(例:删棄冗雜)。
語境特征
多用于文本修訂、數據整理或決策判斷場景,強調動作的目的性(如精簡内容)與結果性(徹底舍棄)。
例:編輯部删棄了稿件中重複的段落。
例:數據庫管理員删棄無效記錄。
近義詞對比
“删棄”隱含主觀選擇性,兼具“删除”與“廢棄”的雙重含義。
商務印書館,2012年出版,第7卷第101頁。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135頁。
張雙棣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對“删”“棄”字源解析。
“删棄”是體現主觀篩選與徹底舍棄雙重行為的動詞,常見于學術、技術及管理領域,其嚴謹性符合漢語表達的精确傳統。
“删棄”是一個組合詞,由“删”和“棄”兩個動詞構成,含義需結合兩字本義及語境理解:
字義拆分
整體含義
合指“删除并抛棄”,即對文字、物品或信息進行删除後徹底舍棄,不再保留。例如:修訂文章時删棄冗餘段落,或整理文件時删棄無效數據。
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強調動作的徹底性,如古籍整理(删棄訛誤)、數據處理(删棄異常值)等。
近義詞辨析
若需更具體的語境分析,建議補充例句或使用場景。
阿阇梨蹦搭超類絕倫車令吃虛垂衣詞慙嶝石掂詳宮朝共存亡勾踐狗爪子挂掌浩學闳傑诨名溷揉護套櫼枊狡好嬌聲嬌氣角糉矜功自伐棘人酒魁阄題具劒款順濫刑勞動節樂羣領納龍漦昧然面争庭論抛費青黛蛾青門權寄宂沓杉贅邵侯瓜甥妷爽烈疏敗殊形妙狀送解縮簡宿習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逃屋亭亭款款通過徒流屠門大嚼無火仙傳小豎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