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瓦全的意思、瓦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瓦全的解释

[drag out an ignoble existance] 比喻丧失气节而保全生命(常以“玉碎”对举)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详细解释

(1).喻苟且偷生。《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二折:“暂时依彼,将就瓦全;终日违他,恐防玉碎。” 清 吴伟业 《王烟客招往西田赏菊》诗:“坐来艷质同杯泛,老去孤根幸瓦全。”

(2).谓鸳瓦双全。夫妻团圆的谦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幸蒙拯救,德戴二天,但室人离散,求借洪威,更赐瓦全。” 何垠 注:“瓦全,言时当瓦解,求借洪威,俾全鸳瓦也。 魏文帝 梦殿上双瓦,化为鸳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瓦全”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为了苟且偷生而丧失气节或尊严,像瓦片一样虽然得以保全完整,却毫无价值。它通常与“玉碎”相对使用,构成著名的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强调宁愿为正义或气节而牺牲(像玉一样破碎),也不愿屈辱地活着(像瓦一样保全)。

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并附权威来源:

  1. 基本释义:

    • 字面义: 像瓦片一样得以保全完整(不被破碎)。
    • 引申义/比喻义: 比喻丧失气节、尊严或原则,苟且偷生。含有强烈的贬义色彩,指一种没有价值、屈辱的生存状态。强调为了保全性命或眼前利益而放弃更重要的东西(如人格、理想、信念)。《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将其解释为“比喻没有气节,苟且偷生”(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官方释义或权威在线词典如汉典 zdic.net 对“瓦全”的条目)。
  2. 出处与典故:

    • 该词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常与“玉碎”并用。最著名的出处见于唐代李延寿所撰《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这句话表达了元景安(一说为元景皓)宁死也不愿背叛气节、苟且偷生的决心。《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等大型辞书均收录此出处(来源:《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或权威古籍数据库如国学大师 guoxuedashi.com 中的《北齐书》原文)。
  3. 用法与语境:

    • “瓦全”极少单独使用,几乎总是作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或“宁可玉碎,不能瓦全”)这个成语的后半部分出现。
    • 这个成语用于表达一种崇高的气节观和价值观,即在面临重大抉择(尤其是生死、荣辱、原则性问题)时,选择壮烈牺牲(玉碎)远胜于屈辱求生(瓦全)。它常用于赞扬坚贞不屈的精神或批判苟且偷生的行为。《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或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工具书对此成语的用法有详细说明(来源:《汉语成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总结来说,“瓦全”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解释是:比喻丧失气节、尊严,苟且偷生。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价值判断,是表达崇高气节与批判屈辱生存的重要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瓦全”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释义

“瓦全”字面指“瓦片完整无缺”,但实际用于比喻丧失气节、苟且偷生的行为,常与“玉碎”对举,表达“宁为气节牺牲,不为苟活妥协”的价值观。例如: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核心特点

  1. 对比性:与“玉碎”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保全生命但失去尊严,后者象征坚守气节而牺牲。
  2. 贬义色彩:多用于批判或警示,如形容屈辱求存、违背原则的行为。

用法示例

相关扩展

若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北齐书》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览...

哀曼黯色八隣半拉拔帜易帜褊迫玻意耳定律嵾嵳承家吃辛吃苦垂弧春词聪朗鹅掌菜方天画戟风烈耕盘乖差果毅候铨讙愉鹄眄骄佷戒途科学诗老弟灵凤灵木乱嘈嘈猫儿眼眇质木征耐性乜斜缠帐铺海秦声丘首曲断三陟砂壳子善贾而沽涉月麝枕石锚受绌熟漆私廪四维踏蹀通轨隤瘁图赞歪厮缠晚田文园渴我躬响玉限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