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冷的月亮。亦指清寒的月光。 唐 李白 《望月有懷》詩:“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 元 吳澄 《送國子伴讀倪行簡赴京》詩:“不怕狂風妨去鷁,偏愁寒月照栖鴉。”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四:“偶爾掠過林木的缺處,就突然放出晶光雪亮的寒月,寒芒直射,撲入車窗。”
(2).寒冷的月令,指冬天。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園有餘地,不能種蔬,競拔草根醃藏,以為寒月之用。”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七:“寒月富桑麻,酒酣歌相續。”
“寒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清冷的月亮或月光
指月亮本身散發的清冷感,或月光帶來的寒意。常用于描繪靜谧、孤寂的夜景,如唐代李白《望月有懷》中“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以及瞿秋白筆下“晶光雪亮的寒月,寒芒直射”。
寒冷的月令(指冬季)
代指寒冷的季節,尤其冬季。明代謝肇淛《五雜俎》提到“寒月”用于描述冬季儲藏草根的情景,清代陳夢雷詩句“寒月富桑麻”亦體現這一用法。
文學意象
多用于詩詞中渲染孤寂、冷清的氛圍,如“落寞無主日沉苦,晚寐披衣舞。寒月空中懸,風拂紗帳,心思斷愁腸”(出自蕭鼎作品)。
人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象征高潔、沉穩的品格,寓意如月光般純淨,預示成功與尊榮。
《寒月》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寒冷的月亮。寒月指的是在寒冷的季節裡出現的明亮的月亮。
《寒月》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宀”和“月”兩個部首。它的筆畫數為6畫。
《寒月》來源于漢語詞彙,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在繁體字中,寒月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差異。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寒字的古代寫法略有不同,但月字的寫法與現代相似。寒的古代寫法常見的有“⻌兼刀”等形式。
1. 冬夜裡,一輪寒月挂在天空中。
2. 寒月下的銀杏樹顯得格外美麗。
與《寒月》相關的組詞包括:寒夜、寒冷、月光等。
與《寒月》近義的詞語有:冷月、寒冷之月。反義詞則可以是:暖月、和煦的月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