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bassy] 外交使節在所駐國家的辦公機關
外交使節在駐在國的公署。 徐遲 《不過,好日子哪天有?》:“況且我在外國使館做事, 倫敦 華盛頓 的電報和剪報,我們天天看見的。”
使館是一國派駐在另一國的外交代表機關,負責處理兩國之間的外交事務。以下是關于使館的詳細解釋:
使館是外交使節在所駐國家的官方辦公機構,通常分為大使館、公使館和代辦處三種形式。其中,大使館是最高級别的使館,由大使領導,代表派遣國全面負責與駐在國的外交關系。
外交使命
使館的核心任務是維護國家利益,促進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雙邊合作,處理國際争端,并參與國際會議。
領事服務
包括籤發簽證、護照辦理、保護本國公民權益(如緊急救援、法律援助),以及處理涉外事務(如婚姻登記、公證等)。
促進合作
推動貿易、科技、教育等領域的交流,為本國企業提供市場信息與商業支持。
區别點 | 大使館 | 領事館 |
---|---|---|
職責範圍 | 覆蓋駐在國全境 | 僅限轄區(如某城市或地區) |
職能重點 | 全面外交關系 | 領事事務(簽證、僑民保護) |
領導關系 | 直接受本國政府領導 | 接受大使館和外交部門雙重領導 |
根據《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使館享有外交豁免權,館舍不可侵犯,确保其獨立行使職能。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外交資料或政府官方說明。
使館是指外交官員居住和辦公的地方,也是一個國家在他國内設立的外交機構。使館負責處理外交事務,聯絡兩國之間的關系,并提供領事保護和服務。同時,使館還代表本國政府在外國執行某些職能。
使館的中文詞義分為兩個部分,分别是“使”和“館”。
“使”的部首是“人”,它的拼音是“shi3”,在《康熙字典》中的五筆編碼是“52232”。
“館”的部首是“饣”(喰),它的拼音是“guan3”,在《康熙字典》中的五筆編碼是“3411234”。
使館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中,稱為“使處”。繁體字為“使館”,與簡體字相比,其書寫形式更加繁複。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一些差别。《康熙字典》中稱使館為“使館”,其中“館”的構造是由左右兩邊的“飠(食)”,下邊的“皿”以及上邊的“宀”組成。宀旁表示“居住”之意,而食旁表示“飲食”之意,整體形象生動地表達了使館的職能。
例句:我向使館申請了護照延期。
組詞:使領館、使節、館員、館藏。
近義詞:大使館、領事館。
反義詞:客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