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魏顆的意思、酬魏顆的詳細解釋
酬魏顆的解釋
《左傳·宣公十五年》:“初, 魏武子 有嬖妾,無子。 武子 疾,命 顆 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 顆 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 輔氏 之役, 顆 見老人結草以亢 杜回 。 杜回 躓而颠,故獲之。夜夢之曰:‘餘,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餘是以報。’”後遂以“酬魏顆”為報恩的典實。 宋 蘇轼 《送蔡冠卿知饒州》詩:“知君決獄有陰功,他日老人酬 魏顆 。”
詞語分解
- 酬的解釋 酬 ó 勸酒:酬酢。 用財物報答:酬勞。酬謝。酬金。報酬。 交際往來:應(宯 )酬。酬對。酬和(?)(用詩詞應答)。酬唱(用詩詞互相贈答)。 實現願望:壯志未酬。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酬魏顆"是一個典故性短語,核心含義指向知恩圖報的行為,源于《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的曆史故事。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字面與核心語義
- 酬: 指報答、酬謝、償還恩情。
- 魏顆: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魏武子的兒子。
- 整體: 字面指報答魏顆的恩情。其深層含義特指鬼魂(或超自然力量)為報答生前的恩德而顯靈相助的行為,是“知恩圖報”這一美德的具象化表達。
二、典故來源與含義解析
典故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春秋左傳注》):
- 背景: 魏武子(魏犨)有一愛妾。魏武子病重時,先囑咐兒子魏顆待他死後将此妾改嫁;後病危神志不清時,又改口要求将此妾殉葬。
- 魏顆的決定: 魏武子死後,魏顆認為父親病危時的命令是“亂命”(神志不清時的糊塗話),應遵從父親清醒時的合理命令,遂将該妾改嫁。
- 戰場顯靈: 後來魏顆在晉秦輔氏之戰中,與秦将杜回激戰。杜回是著名的大力士,魏顆難以抵擋。危急關頭,戰場上突然出現一位老人,用草繩結環絆倒了杜回,使魏顆得以生擒杜回,大獲全勝。
- 托夢解釋: 當晚,魏顆夢見那位老人,老人自稱是所嫁妾的父親,特來結草相助,以報答魏顆救其女兒性命(免于殉葬)的恩德。
三、引申義與文化影響
- “酬魏顆”因此成為“感恩圖報”、“善有善報”的經典象征。 它強調了對恩情的銘記和以實際行動回報的品德。
- 與“結草”同義: 該典故常被概括為“結草”或“結草報恩”。“結草”即指故事中老人用草繩絆倒杜回的行為,成為報答恩情的代名詞。
- 與“銜環”并稱: 後世常将“結草”與另一個報恩典故“銜環”(黃雀銜玉環報恩楊寶)合并為成語“結草銜環”,用以形容至死不忘報答深恩(來源:《漢語大詞典》)。
四、引用參考
- 核心典籍: 《左傳·宣公十五年》(原文記載典故)。
- 權威辭書釋義: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結草”詞條的解釋明确引用了《左傳》中魏顆的故事,釋義為“受恩深重,死後也要報答”。
- 《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在“結草銜環”條目下詳細解釋了“結草”部分即指魏顆受老人結草助戰報恩之事。
典故原文節選(《左傳·宣公十五年》):
“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獲之。夜夢之曰:‘餘,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餘是以報。’”
網絡擴展解釋
“酬魏顆”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基本含義
“酬魏顆”指回報他人的恩情或幫助,強調受恩者心懷感激并付諸行動。該成語由“酬”(報答)、“魏”(姓氏,指魏顆)、“顆”(象征珍貴的情義)三字組成。
典故來源
成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的“結草報恩”故事:
- 背景:魏武子(魏犨)病重時,命兒子魏顆将其愛妾殉葬。但魏顆在父親去世後,認為病重時的命令是“亂命”,選擇遵從父親清醒時的囑托,将妾改嫁。
- 報恩:後來魏顆與秦将杜回交戰時,一位老人用草繩絆倒杜回,助其獲勝。夜間老人托夢,自稱是妾之父,為報恩而結草相助。
使用場景
- 表達感恩:用于強調知恩圖報的品德,如“他日老人酬魏顆,不忘昔日相助之情”。
- 文學引用:常見于詩詞或文章,如蘇轼《送蔡冠卿知饒州》中“他日老人酬魏顆”。
延伸意義
該成語不僅體現個人報恩,還隱含善行終有善報的哲理,鼓勵人們遵從道義而非盲從權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左傳》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敗神被害人便繁波兒象層層深入察諒禅房吃家飯撤野矢馳骛重溫舊夢刺擊翠花大貧大兄訂立頂銀地窩子斷煙厄會放任自流鋒線糞壤焚炙改圖幹食革容鼓纛浩廣黃祲建業駕鹽車精絶金筒就道舊詩羁遊琅嬛牢饩黎旭冥昏攀累陪跸樸牛其内曲平山回路轉市房讨是尋非天官賜福題畫頽坼頽頓忘恩負義磈磥僞論溫炖滃郁瞎火洗垢求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