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住的意思、三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住的解釋

道家修煉以氣住、神住、形住為“三住”。 唐 施肩吾 《三住銘》:“氣住則神住,神住則形住,長生之道也。” 宋 範成大 《次韻嚴子文見寄》:“無心我正銘三住,有意君堪話四休。”一說“三住”指心住、氣住、神住。《二程語錄》卷一:“ 持國 曰:‘道家有三住:心住則氣住,氣住則神住。’此所謂三守。 伯淳 先生曰:‘此三者,人終食之頃,未有不離者,其要隻在收放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住"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分為三個層面:

一、道教修煉術語 在道教内丹學體系中,"三住"指修煉時精氣神三寶的凝定狀态。據《道樞·衆妙篇》記載:"形住則氣住,氣住則神住,是謂三住"(來源:《中華道藏》第23冊)。其中"形"指身體靜止,"氣"指氣息調和,"神"指心神安定,三者互為根基,構成道家修煉的基本次第。

二、佛教修行概念 佛教典籍《大乘莊嚴經論》提出"三住地"說,即欲愛住地、色愛住地、無色愛住地,象征衆生輪回的三重境界(來源:《佛學大辭典》電子修訂版)。該釋義強調通過超越這三重執着,達到解脫的修行目标。

三、曆史語用延伸 宋代文人筆記《雲麓漫鈔》卷五記載:"士大夫三住者,謂居官、居鄉、居學也",反映古代士人階層的三種生活狀态(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版)。這種用法體現該詞在社會學層面的擴展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三住”是道家修煉術語,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存在兩種主流解釋:

1. 氣住、神住、形住 道家認為通過控制氣息(氣住)、凝練精神(神住)、穩固形體(形住),三者相輔相成可達到長生境界。唐代施肩吾在《三住銘》中提到:“氣住則神住,神住則形住,長生之道也”。宋代範成大的詩句“無心我正銘三住”也印證了這一說法。

2. 心住、氣住、神住 另一種解釋出自《二程語錄》,認為修煉需先穩定心境(心住),進而控制氣息(氣住),最終凝聚精神(神住)。程颢曾評價:“此三者,人終食之頃,未有不離者,其要隻在收放心”。

核心思想
兩種說法的共同點在于強調修煉者對内在狀态的掌控,通過遞進式的自我約束實現身心和諧。前者側重形神合一,後者強調以心為本,反映出道家不同流派的修煉側重點差異。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道家内丹術或養生理論,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對專注力、情緒管理的比喻。

别人正在浏覽...

矮矮實實鏊研朝行徹裡至外窗楞詞尾邨落鞑虜倒曳得人地磁極遁詞惡言發皇張大飛兔楓宸風概風驅電擊呷醋節帥幹祫高概割地躬履圭角紅襖軍厚地诨號胡羊奸爲交移進規糾纏不清具論鈞録了讓憐貧惜老理對粝米聾喑買牛息戈南館披羅戴翠跷辮子凄疼缺醫任隨三珠樹畲火升鬥釋獲釋旅順機榻橘嬥包兒委羸五趣下馬作威線腳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