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晚婚的意思、晚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晚婚的解釋

[marry at a mature age;late marniage] 在法定結婚年齡之後若幹年結婚

詳細解釋

達到法定結婚年齡以後再推遲若幹年結婚。如:大力提倡晚婚晚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晚婚在現代漢語中具有明确的社會學與法律雙重内涵,其核心釋義及延伸含義如下:

一、詞典定義

指超過社會普遍認可的適婚年齡後結婚的行為。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界定,“晚婚”特指已達到法定結婚年齡但自願推遲結婚時間的行為。該定義強調兩個關鍵要素:

  1. 法定年齡基礎:當事人需滿足國家規定的結婚最低年齡;
  2. 主觀延遲性:主動選擇延後婚期,區别于因客觀限制無法結婚的情況。

二、社會語境延伸

在人口學與政策研究中,“晚婚”通常與地區平均初婚年齡挂鈎。例如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平均初婚年齡為28.67歲,較10年前推遲近4歲。這種社會現象與教育年限延長、職業發展需求上升及婚戀觀念轉變密切相關。

三、法定參考标準

我國《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為男性22周歲、女性20周歲。實踐中,計劃生育政策時期曾明确“晚婚”指男性25周歲、女性23周歲後結婚。雖當前政策調整,該标準仍具社會認知慣性,常見于婚假福利等制度設計。

四、當代價值認知

社會學研究指出,晚婚有助于個體完成高等教育與職業能力積累,同時可能提升婚姻穩定性。但需注意,過度延遲可能衍生生育健康風險等社會問題,需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平衡個人選擇與社會發展需求。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國家統計局《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及各省市婚假規定實施細則.
  4. 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中國家庭婚育模式變遷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晚婚”的詳細解釋:

定義

晚婚是指男女在法定婚齡基礎上推遲一定年限結婚的行為。根據我國政策規定,男性年滿25周歲、女性年滿23周歲初次登記結婚即為晚婚。這一标準以法定婚齡(男22周歲、女20周歲)為基準,推遲3年及以上。


法律與政策依據

  1. 非強制性:晚婚是計劃生育政策中的鼓勵性措施,并非法律強制要求。
  2. 初婚限制:僅適用于男女雙方均為初婚的情況,再婚者不享受晚婚相關福利。
  3. 福利政策:符合條件者可享受晚婚假(通常為15天,含3天法定婚假),具體天數可能因地方性法規而調整。

意義與目的


注意事項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地方政策或個性化問題,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法規說明或咨詢專業機構。

别人正在浏覽...

拜恩私室魃虐碑珓兒北溟别字不教之教騁神趁韻出廠價格次韻大家風範單夾擣毀大岯電壓計敦喻耳聽心受蕃華忿憤複古故籍睅目耗耗鶴绫火長集次戢載磕頭碰腦克限虧損來煞郎才女姿涼宇羅衫率職懞掙木梗之患謙恕拳頭産品如今僧籍色夷閃映神箭折上巾適切收購站熟地誰差讨說通背拳頭伏屯莊唾液腺文艘無盡無賴子諧句謝朓樓信布